内容提要:“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暮江吟》,诗句的意思是: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啊,晶莹的露珠像珍珠一样圆润,弯弯的月牙像一把弓那样精巧。“可怜”是“可爱”的意思。那么,诗人所说的“可怜”,是针对下一句而言的,也就是说,诗人感觉九月初三夜可爱,就是因为此时正享受着“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美好夜景。正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才使得诗人流连忘返,直至夜间尚在观赏“真珠”一样的“露珠”与“弓”一样的“弯月”。这样的美丽的夜景与诗人喜悦的心情相映衬,从而使诗人感觉到夜景的“可怜”。
一、白居易《暮江吟》解析唐朝中期政治昏暗,白居易上书请求到外地去当官。年,白居易获准赴杭州任刺史。在赴任途中,于九月初三到了一处江边驿站。当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染红了天空,那灿烂的道道阳光照射到江面上。诗人白居易站在江边,被这傍晚迷人的江水陶醉了,直到初月升起。这时,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当他抬头一望,那弯新月又如同一张精巧的弓。白居易情不自禁地吟了《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题“暮江吟”点名写诗时间、地点,意思是黄昏时分在江边吟诗。“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意思是可爱。”真珠”即珍珠。“月似弓”月亮弯如弓。全诗的意思是:将要落山的太阳斜射江面,江水一半碧绿一半呈红色。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啊,晶莹的露珠像珍珠一样圆润,弯弯的月牙像一把弓那样精巧。
二、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白居易与元镇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中进士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上书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诗通俗易懂,相传其诗作要老妪听懂为止。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古代诗文中的“可怜”在古代诗文中,“可怜”有三种含义,最常用的是指“可爱”,比如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怜春半不还家”,其中的“可怜”是表达了对“月”与“春”的喜爱之情。再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可怜体无比”,就是指长得美丽可爱。
此外,“可怜”也可以表示“值得同情怜悯”的意思。比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思就是: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心里却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
古代的“可怜”还有可惜的意思。比如,李商隐《贾生》中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其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汉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