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来了郑州航空港站背后的建设亮点大盘
TUhjnbcbe - 2025/7/16 12:54:00

本文转自:顶端新闻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王访贤/文图

6月20日,郑州航空港站即将开通迎客。

郑州航空港站不仅实现了与郑州东站、郑州站等枢纽站的连通配合,还进一步“携手”新郑机场,共同筑起空铁双核驱动优势,打造出一座对接国际、国内、省内及市域交通,多式联运的新型铁路站房。

郑州航空港站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该站刷新了同体量站房多项施工纪录,实现了多个“国内首例”。在郑州航空港站迎客前夕,顶端新闻记者采访了中铁建工郑州航空港站项目相关负责人,来盘点一下郑州航空港站背后的“建设亮点”。

四年三开通一站四联调

郑州航空港站站房工程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6站台32股道,站场雨棚建筑面积6.64万平方米,其中郑万场5台10线,郑阜场4台(郑万郑阜共用5站台)9线,城际场7台13线,通过郑万铁路、郑机和机南城际铁路联络线。

郑州航空港站建设中,曾遇到了铁路正线“三次开通、四次联调联试”,为站房施工增加了不少挑战。三次开通分别是年12月,郑万场5-8道开通;年12月,城际场24-27道开通;年6月正式开通。四次联调联试分别是年8月13日,郑万场5-8道开始联调联试;年10月18日,城际场24-27到开始联调联试;年9月22日,同场转线开始联调联试;年3月13日,剩余工程开始联调联试。

“如此大体量的铁路客站工程,三年的工期已经尤为紧张,又遇到郑万正线提前开通、城际场正线提前开通、郑万城际同场转线等关键节点,其带来的大量营业线施工和邻近营业线施工,对站房工程的建设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中铁建工项目总工程师熊春乐说到。

郑州航空港站项目副经理杨石杰介绍说:“印象最深的要属郑万场开通,那时我们刚进场,就要在3个月内具备郑万线开通条件,工期紧张再加上多家单位交叉施工,留给我们的时间和作业面是少的可怜。”

为了不耽误进度,项目在承轨层上搭设了一道长达m,重约t的钢结构防护棚,解除了承轨层作业面对高架层结构施工的限制,大大缓解了工期压力。

“后来我们还自主研发了一个轨道行走式升降平台,钢结构防护棚完胜使命后利用升降平台将它拆分,效率非常高,只用8天就把防护棚全部拆完,提前7天完成了施工节点,并申请了实用型专利。”杨石杰说道。

有了这一次开通经验后,中铁建工郑州航空港站项目部编制了近百项施工方案,组织召开了7次专家论证会,余次技术交底会,同40余家施工队伍签订“军令状”,“以天保周、以周保月”完成目标任务。

BIM技术全周期管理推动提质增效

郑州航空港站建设期间,中铁建工项目利用BIM技术实现了对技术指导、施工管理、安全控制、质量把关的全周期管理,真正实现了由“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郑州航空港站站房工程钢结构施工体量达00吨,比“鸟巢”的用钢量还要多,且工艺复杂。为保证施工的速度和质量,我们采用BIM手段对钢结构施工进行深化,施工流程超前预演,施工前通过三维可视化形式对工人进行交底,制作复杂节点的施工动画指导现场施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中铁建工郑州航空港站BIM工作室主任赵兴哲介绍道。

据了解,站房候车大厅由块菱形单元吊顶板块组成的超大跨度室内吊顶,也是在BIM技术的辅助作业下,采取犀牛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整体建模定位,为每一块菱形单元吊顶板定制唯一的“编号身份证”,从而保证了鹤羽形态完美呈现。

赵兴哲介绍,三年来,郑州航空港站BIM技术团队共开展了8大类14项基础应用,完成11个不同类型节点的深化与优化工作,基于BIM的图纸会审解决问题条。BIM应用得到广泛认可,先后荣获优路杯全国BIM大赛金奖等4项领域内重量级奖项。

绿色温馨客站实现多项首创

郑州航空港站建设始终贯彻“绿色温馨”的方针,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雕琢更加节能、舒适的绿色客站。

为了完美实现这一理念,郑州航空港站打造国内首例装配式联方网壳清水混凝土雨棚,一次浇筑成型无需任何装饰雕琢,且终生免维护。同时,也是全路首例在候车大厅内采用地面空调送风系统和地冷地暖的高铁站房。

站房候车大厅玻璃幕墙采用含惰性气体的“四玻双夹胶单中空充氩气”材料,提高保温隔热性能,提升节能环保指标,且“竖明横隐”的设计方案,在天气晴朗时车大厅无需打开一盏灯,将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贯穿始终。

从年4月到年1月,完成了南北各17拱雨棚,累计6.64万平方米联方网格肋梁模板的铺设、余块曲面叠合板的吊装,申请了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级与股份级工法,为项目累计节约成本约万余元,实现了科技创新及成本创效的双丰收。

“五位一体”的便捷站房

郑州航空港站集高铁、地铁、空铁、物流、旅游集散、长途、公交、出租、社会车辆于一体,是融合高铁、城际、航空、地铁等诸多功能的站城融合、高质出行的特大型的“五位于一体”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我们在站房西北角规划设置空铁换乘中心和郑州航空港站至机场的捷运系统,使空铁换乘更便捷高效;在站房西南角规划设置高铁物流中心,在站台南端部设置物流专用通道,直达地面物流货运区连接高铁物流中心,最大限度实现高铁物流高效运转和便捷化;在车站东北角设置游客集散中心,方便游客集散、促进中原文化旅游发展;在车站东南角设置汽车客运中心,方便郑州航空港站周边县市区的旅客集散。”中铁建工郑州航空港站项目经理郑恒介绍。

据悉,为了充分实现与机场的联通配合,为乘客提供更多便利,郑州航空港站还参照机场落客平台进出模式,充分利用高架落客平台水平长度采取腰部进站、多入口方式进行分流,不仅解决了高架落客平台拥堵问题,且缩短了步行距离,大大提高了旅客进站效率。

此外,郑州航空港站还率先采用了“多维进站、下进下出”的便捷换乘模式。站房范围内总共设有地铁进出口14个,基本与进出站扶梯和通道接续布置,真正实现零换乘。同时在出站层西侧设有城际场快速进站大厅,城际场旅客可直接在地面层候车进站,无需绕行三层候车大厅。极大缩短了高铁与地铁的换乘时间,为旅客带来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了郑州航空港站背后的建设亮点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