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只看喝酒,就知道现在的人多么无趣首席观 [复制链接]

1#
晚上,孩子看我在写字,她凑上来看,问我:爸爸,你抄的是《兰亭序》吗?什么意思呀?听孩子问,我立即来了精神,放下笔开始吹牛,以下是“吹牛”实录——没啥,简单地说,《兰亭序》讲的是这么一回事:一帮好朋友去喝酒,一边喝酒,一边写诗,喝得差不多了,大家建议把诗集结起来,找个人写个序。这时候,集书法大家和文章于一身的大才子王羲之义不容辞担起了这个责任。在这篇序里,他写了喝洒的时间、地点、环境等。不过,毕竟喝多了嘛,他最后抒发了一下对人生的小情绪。没想到的是,就这样,一篇美文与书法相辅相成的作品,被后世文人心追手摹。兰亭集序他在文章里写道:永和九年的春天来了,是该出去踏青了,我与老老少少一帮好朋友相约,来到会稽山的兰亭玩。为什么他们来这儿呢?相传越王(就是无薪尝胆的那个家伙)曾在这里种过兰花,后来人们建了这个亭子,称为兰亭。每年三月三,新郑人在举行拜祖大典时,兰亭附近的人们通常就会来到这里,沿水祓祭,或以香薰草蘸水洒在身上,洗去尘埃,或吟咏歌唱,直抒胸怀。而我们几个人则围着亭子基座弯弯曲曲的沟槽坐下,让酒杯在水上浮动,到谁的面前,谁不能当即作诗,谁就要举起酒杯喝下。风吹云动,草木葱茏,抬头看,会稽山层峦叠嶂,低头想人生如白驹过隙,不能不令人心生感慨。他在文章中使用的“春和景明”“茂林修竹”、“崇山峻岭”、“少长咸集”等等,如一颗颗明珠,让这篇文章发出耀眼的光芒,也让世人知道了兰亭这个地方。曲水流觞他们喝酒颇有点“人生得意须欢,莫将金樽空对月”的风流与潇洒。说到这两句诗,我突然想起了李白在登封喝酒的事,同样可以与兰亭雅集媲美。几百年的时光不经意间在指间溜走,人生失意的李白来到了河南登封,就在嵩山脚下,他与好朋友岑勋、元丹丘沐浴山风,摆开酒席,也开始喝了起来。来这里之前,李白曾被天子诏见,让他到翰林院上班。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上班对李白来说真不是件好事,没多久,他的狂放不羁就引来权贵们的厌烦。耐不住这帮家伙苍蝇般的哼咛,唐玄宗最终把李白叫来说:“我看你的性格倒适合四处转着玩,上班对你来说太累了。我给你准备好了盘缠,你去玩吧。”就当官这件事来说,不仅是现在,在古代同样是文人们追求,被唐玄宗赶走的李白很不爽,但他只有踏上四处云游的道路,除此,别无他路!李白画像转了几年,他和好朋友岑勋来到了嵩山。看到李大诗人来了,好朋友元丹丘连忙摆上酒席。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人啊,特别是有才的人,喝多酒就容易想心事,就容易发酒疯。喝高了,李大诗人想到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迎风泪流,他站起身吟唱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诗中,他感叹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不能不说,这便是与众不同、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李白酒后吐槽的这首《将进酒》,一不小心被流传了下来,亦成为千古名篇。将进酒回头想想,王羲之同学在《兰亭序》里曾写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遗憾的是,今人喝酒是什么样子呢?功利之酒,口蜜腹剑;情谊之酒,喝得醉烂;酒后无德,沿街小便;牛破吹破,转眼翻脸……古代人喝酒和今天人喝酒,同样称是文化,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不用多说,高下自明。六道轮回,人投于世,酸甜苦辣,都有不易。但生活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放弃了生命里的情趣,愿我们能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为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在苦难里,能过得更有趣些。(作者:李俊晓河南法制报首席记者。本公号致力于原创作品发布,谢绝洗稿,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