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诗中是怎样描写割麦子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作者介绍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创作背景《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赏析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图为雨巷诗社社长万斌,网名:我是疯子)稀里糊涂的,一晃又是一年。不知不觉,雨巷3岁了。回顾今年点滴,家人们开始一个比一个忙了。蜗牛姐姐忙着公益事业;马大姐忙着开写作培训班;小锦忙着考研;婷婷忙着高考;牛牛忙着考证;小云忙着在中青网当对联讲师。而我,也忙着备课、磨课、研课、上课。对家人们的关心少了许多,使之心有所愧,不能给家人读书、不能给家人讲解诗联、甚至不能和家人聊聊天。我们各自在生活的轴承上,周而复始的忙碌着,一次一次的疲惫打消了进群的念头,一次一次的疏远建起了隔阂的城墙,一次一次的沉默斩断了火热的曾经。三年来,我不时在想一个问题,雨巷能走到哪里?走向哪里?后来,看到牛牛写三周年的文字,我,恍然大悟。雨巷有家人,就不会散。雨巷有家人,就会走进每一个家人的心里。无需问为何而来,只明了因何而聚。别家诗社办周年,热闹。我们,仅仅是为了纯粹记住这个日子罢了,记住我们相知相守已走过三个春秋。来的欢喜相迎,走的也欢喜相送。只是,疯子有时不太在意谁来了,却感伤谁走了,到底是缺乏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情怀。我这个社长算不上称职,也没有发挥什么带头作用,这点甚觉惭愧。唯一能坚持的,就是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