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7月银行评级报告进入密集披露期,对比去年,今年主体评级及评级展望被下调的银行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相较而言,去年同期有6家银行主体或展望评级被下调。
Wind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8月5日,已有10家银行主体评级被下调,包括盛京银行、阜新银行、葫芦岛银行、延边农商行、大连农商行、吉林环城农商行、山西长子农商行、山西榆次农商行、山西平遥农商行、河南新郑农商行。
此外,另有3家银行评级展望被调整为负面,分别是四川天府银行、贵州花溪农商行、广州农商行。其中,广州农商行的评级展望在今年4月被中诚信国际调整为负面,而在7月29日最新的跟踪评级报告中,该展望又被调整为稳定。究其评级被下调的原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翻阅多份评级报告发现,上述银行大多存在以下“通病”,诸如贷款行业及客户集中度高、资本面临补充压力、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盈利能力降低等。
中证鹏元金融机构评级部副总经理宋歌对记者表示,评级被下调的中小银行可能由于下述一项或多项原因:一是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其主营业务所在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区域内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使其资产质量承压;二是近年来商业银行整体的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滑,影响其内生的资本生成能力,进而导致资本不足;三是存在或暴露出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较明显的问题。
受疫情影响,未来金融机构经营压力是否会导致更多中小银行面临评级下调?中小银行又应如何作出调整策略?
客户在某银行办理业务视觉中国图
10家银行主体评级被下调
此次主体评级被下调的10家银行,从地域分布上来看,辽宁省有4家,吉林省2家,山西省3家,河南省1家。
从调整情况上来看,联合资信将盛京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A调整为AA+;河南新郑农商行、大连农商行、阜新银行主体信用评级均由AA降至AA-;山西长子农商行、吉林环城农商行由A+调低至A;葫芦岛银行由AA调低为A+;山西榆次农商行由A+调降至A-;山西平遥农商行由A调降为BBB+;延边农商行由AA-调整为A+。
值得注意是,在将山西榆次农商行主体评级下调后,中诚信国际于年7月29日发布公告称,因未收到该行提供的评级所必需的全部材料,无法对其信用状况作出判断,并决定终止对该行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评级。
与此同时,也不乏主体评级上调的银行,今年年初至8月5日,泉州农商行主体评级被联合资信上调。此外,被上调的银行还包括浙江桐庐农商行、威海蓝海银行。但和去年同期相比较,今年主体评级上调银行的数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去年,有31家银行的主体评级、债项评级或者评级展望中至少有一项发生变化,其中有25家被上调,6家银行被下调。
对于评级展望,宋歌对记者表示,评级展望显示评级机构对受评主体未来信用等级变化的预期,评级展望分为“正面”“稳定”“负面”三类。“正面”表示存在积极因素,未来信用等级可能提升;“稳定”表示情况稳定,未来信用等级大致不变;“负面”表示存在不利因素,未来信用等级可能降低。
记者注意到,四川天府银行、贵州花溪农商行虽然主体信用评级并未发生变动,但评级展望都被调整为负面。值得注意的是,4月,广州农商行评级展望也被调整为负面,但在7月中诚信国际最新发布的评级报告中,广州农商行的展望评级被调整为稳定。
银行再融资恐受影响
央行网站信息显示,与债券相关的资信评级主要有发行人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两类。发行人主体评级是专业评级机构对发债主体信用及其违约可能性的描述,国内目前一般用AAA、AA、A、BBB、BB、B、CCC、CC、C等表示资信评级由高到低的不同级别。此外,还通过增加“+”或“-”符号来表示评级在各主要评级分类中的相对强弱。
宋歌告诉记者:“不同信用等级主要代表评级机构对受评主体偿还债务能力的相对强弱、偿还债务能力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其违约风险的相对高低等方面的判断。”
对于评级上调或下调给银行带来的后续影响,某评级机构原副总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体级别下调,银行在公开市场发债、再融资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级别下调后,市场会担心企业的偿债能力,比如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可能会遇到困难。此外,对日常的经营行为产生影响,像银行同业拆借这类临时的交易行为,会因为评级下调而增加同行业伙伴的风险疑虑。评级上调可能会使银行融资、发债相对顺利一些。”
宋歌表示,从本质上说,信用等级仅仅反映了评级机构对受评银行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主观判断,代表的是评级机构独立的观点。理论上,当评级下调或者上调时,仅仅说明评级机构认为受评银行信用状况在边际恶化或者好转,但从过往经验看,评级机构的声音往往会引起投资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