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平之战中,廉颇早就埋下了战败的种子,为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飞鱼说史

公元前年,已是战国末期,离秦王嬴政统一华夏,只剩下了四十年左右的光景。

纵观此时的战国七雄,韩国、魏国、楚国已经被秦国打得不成样子,燕国偏居一隅综合国力也不值得一提,齐国又奉行“独乐乐”的政策,两耳不闻战国事。

秦国愈发强大了,但能和秦国在军事上相抗衡的诸侯国还有一个,那就是赵国。

秦国对于赵国的强大是担忧的,因为最后一个绊脚石如果不能搬走或者击碎,那么秦国的统一大业,永远也只是南柯一梦。

在这种背景之下,秦赵之间的大决战就无可避免了。

这场决战没有让秦国等太久,赵国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原因也很简单,仅仅因为一块地盘,这块地盘是韩国的上党郡。

秦国为了吃到韩国的这块肥肉,可是花费了很多心思,花费了很多年,最终切断了韩国上党地区和韩国国都新郑之间的联系,这样上党郡也就成为了秦国的囊中之物。

韩国国君一看这架势,打又打不过秦国,于是就决定把这块地直接割让给秦国,以谋求自保,于是就派了冯亭去完成和秦国的割让手续。

但是冯亭到了上党,却私自作出了把上党郡送给赵国的决定,赵孝成王一看,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不吃白不吃,于是欣然接受,结果秦国却不干了,于是发兵进攻上党郡。

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不过深入了解过长平之战的小伙伴,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场大战中,廉颇早就埋下了战败的种子,那么为何后世只骂赵括呢?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以赵国三个人的视角进行分析,且听飞鱼逐一道来。

赵王眼中的长平之战。

公元前年,这是我继位后的第六年,你要问我是谁,我,嬴姓赵氏,单名一个丹字,什么,你没听过,没事,那我的另外一个称号,您一定听说过,即赵孝成王。

继位已经六年的我,极其渴望建功立业,我最佩服的人便是我的爷爷赵武灵王,可以说,我现在的家产就是我爷爷留给我的,当然这里面还有我爹爹的功劳,尤其是他手下的蔺相如和廉颇,更是让人如雷贯耳,而现在他们两人也成为了我的左膀右臂。

虽然我的能力自我感觉还行,但是人们总是认为我不如他们,不过我立志要超过他们,因为韩国给我送来了一个机会,那就是把上党郡送给我,想我的祖辈,为了一座城池可以打一辈子,而我却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到十几座城,这上党虽然有些烫手,不过吃着应该很香。

果不其然,就在我接收了上党之后,秦军就耐不住寂寞,想要从我手中在抢走这块地,我虽然有些慌,但还是不怕的,因为我有廉颇。

廉颇眼中的长平之战。

我是廉颇,当我听到赵王接收了上党郡,就感到了一股冷气,这个新任的赵王,和他爹比起来,还是太嫩了,这明显是个大阴谋他却看不到,因为一块土地,却将赵国置于危险之中,我虽有心阻止,但终究说服不了赵王。

我知道,我们和秦国的一场战争无可避免了,而我作为一个将军,只能硬着头皮去守卫刚刚接受的上党,但是秦国的军队很快就到来了。

秦国派出的将军是王龁,一个后起之秀,但是对抗秦国军队,我是心里没谱的,因为秦国军队打起仗来,都是不要命的,王龁气势汹汹的来了,我和秦军一接触,就吃了大亏,非但丢失了刚得来的上党,还被王龁这小子打得连连败退。

和王龁几场战争打下来,我没有赢一场,说起来也是惭愧的,甚至有人说后来长平之战其实我已经埋下了战败的种子,说到这,我虽然很冤,但并不狡辩,因为这样说也没错,如果我能在上党郡抵挡住秦军,或许长平之战就不会爆发了。

几次战败之后,我决定退守长平地区,并且在此修筑防御工事以此转攻为守、以逸待劳,让秦军知难而退,不过还别说,从我开始防守时,王龁这小子再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可是,就在我洋洋得意的时候,我接到了赵王一道命令,那就是让我把兵权交给赵括,这道命令让我心如死灰,可是身为爱国的大将,我只能听从。

赵括眼中的长平之战。

我是赵括,我的名字可是被写进教科书的,听闻后世之人还送给我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呵呵,对于这个成语,我是不能认的,不过我的反对似乎没有效果。

我的父亲是马服君赵奢,而大家总喜欢叫我马服子,我自幼熟读兵书,对于打仗,我的理论知识那是杠杠的,当我听闻赵王想要任用我为将军,代替那个只会防守的廉颇时,我是高兴的,因为超过我爹的成就,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了。

不过当赵王要任命我为将的时候,不仅蔺相如那个老家伙跳出来反对,连我娘也说,我爹说了不能让我带兵打仗,对此,我是无语的,幸亏我和赵王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不然我就没有这次机会了,我还是成为了大将,而且是几乎统帅了赵国全部军队的大将。

我去了长平,在那里我见到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廉颇,如今真是彻底老了,连吃了几次败仗,连个后生小子都打不过,真不知道战国四大名将为何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对于王龁,我是一点都不怕的,唯一能让我怕的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白起,不过好在这次他没有来,不然我还真得要慎重呢,不过对于王龁则没有那么多顾虑了,直接开打就是。

不过当真的打起来的时候,我却发现秦军真是不堪一击,我骄傲,我兴奋,因为属于我赵括的时代来了,可是等到我连续追击之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似乎钻进了一个口袋。

等我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我和我率领的大军,被秦军利用地形给包围了,这时候我才知道秦军的主将早已经换成了白起,我面如死灰,我心灰意冷,但我还不能放弃。

于是,我又连续组织了几次进攻想要突围,可是白起真的太厉害了,几次突围皆无功而返,在最后一次的突围中,我看到了秦军向我射来的箭,但我没有躲闪,因为我知道这次我彻底败了,当秦军的箭刺穿我的胸膛时,没有疼痛,只有冰冷。

我知道,我这次不仅辜负了赵王的信任,还更对不起这群跟随我士兵,我闭上眼的那一刻满心自责,我知道我在后世中只会留下骂名,但我已经顾不得了,我只希望白起能善待我赵国的士兵。

小结:

公元前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将赵括战死,已经断粮四十六天的赵军主力,在没了主将和战斗力的情况下向白起投降。

而白起对赵国降卒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坑杀,只留下年纪尚小的名士兵放回赵国,消息传回赵国,举国震惊,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而秦国攻灭六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赵括因为冒进,没有看出白起的阴谋,而葬送了赵国几十万士兵,就凭这一点,他在后世也只能有骂名了。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