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是许多个王朝建立基业的地方,位于关中平原的长安城也被历朝历代当做首都,这一方面是因为长安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坐镇长安城的君王不仅可以可以凭借北方较高的地势而迅速地派兵镇压南方的叛乱,另外又可以防御西北的外敌入侵。然而,一个地方想要建造都城,必不可少的还有一项,那就是优越的地理环境,在今天看来,长安城所处的关中地区似乎并不是一个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地方,而当时秦始皇以关中为中心,进行统一六国的战争时,必定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那么那些资源都是从哪里来呢?
关中平原,在今天看来,在大部分都是*土高原的西北地区显得尤为可贵,而在当时,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关中平原所产的粮食是否足够养活秦朝庞大的军队呢?了解地理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关中平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我国的四川盆地,素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称谓,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曾经提到过,并且说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那么关中平原又为何会被称为天府之国呢?
这件事情还得从秦朝统一六国时候说起,话说当时这位秦王嬴*雄才大略,一心要统一六国。秦国想要统一六国,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韩国地处中原腹地,占据着最丰饶的土地,可是韩国不仅国土面积在七国之中最小,而且周围无险可守。当年诸侯混战之际,韩国在灭掉了新郑的郑国之后,将新郑作为了韩国的首都,而当年郑国一度非常强大,之所以早早地被灭国就是因为郑国地处四战之地,周围都是敌人,而战国后期的韩国同样处于这样尴尬的地位。
秦国要想东进统一天下,丰饶却弱小的韩国肯定是他的第一个目标,于是韩国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派遣水工郑国出使秦国,游说秦王征调民夫开凿人工渠,以此来损耗秦国的民力与财力,秦王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建议,下令征调数十万民夫开渠。然而,就在渠开到一半的时候,秦国才发现郑国的真正目的,不过秦王毕竟雄才大略,他下令将渠修建完成,结果郑国渠使得关中地区原本贫瘠的土地迅速得到了改良,秦国统一的脚步更进一步加快。不得不说,虽然郑国是一个失败的间谍,但他确实为后人做了一件好事,“郑国渠”的名称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