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在刚果(金)中国半岛营区举行祭奠英烈仪式缅怀付清礼烈士。席海春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题:中国蓝盔:有一种牺牲在万里之外——深切缅怀在国际维和行动中牺牲的中国军人
新华社记者黎云、孙鲁明
年7月20日,中国军事观察员陶辰立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的任期已满,但他申请了技术延期14天。因为,几天后就是杜照宇烈士牺牲10周年的日子。
陶辰立希望能够在回国之前,再看一眼这位倒在黎巴嫩南部边境的中国维和军人。
当站在希亚姆观察哨的旧址前,望着用两堵T型防御墙建成的纪念碑时,头戴蓝色贝雷帽的陶辰立百感交集。
中国维和官兵采摘营地里的油菜花献给杜照宇烈士。(资料图)
年7月26日,杜照宇所在的希亚姆哨所遭遇空袭,包括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牺牲。从那一年起,每年清明,中国维和军人都要来到这个位于黎巴嫩南部的边陲小镇,把一杯来自祖国的清酒洒在碑前。
每年清明,在有中国维和部队的任务区,都会举行这样的祭奠活动。
在刚果(金)美丽的基伍湖畔,4月3日一早,中国第24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身着新式星空迷彩服,在指挥长王绍鸿的率领下,来到付清礼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默哀,敬献花篮。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祭奠活动,没有邀请友军和当地民众参加。王绍鸿用12个字概括自己那一刻的心情:洗涤思想、净化灵*、提升境界。
年5月3日,中国首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推土机操作手付清礼在道路施工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6岁。战友们为付清礼烈士立的纪念碑,在中国半岛营地里最早迎来晨曦的地方,面向祖国所在的东方。
杜照宇牺牲后第三年,女军人罗杨参加了中国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当年入选维和部队以后,罗杨回家告诉父母:我要去黎巴嫩了。母亲脱口而出:你是去杜照宇牺牲的那个地方吗?
那一年的清明祭扫时,罗杨在日记里写道:“我曾从当年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聆听过你生命的绝响,怎料今时今日竟能与英雄有历史的交汇。”
中国参加维和行动31年,先后有16名维和军人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们有的牺牲于炮火硝烟中,有的则因为感染烈性传染病或遭遇车祸等意外长眠。按照联合国相关规定,烈士遗体均运回国内安葬,但烈士的精神在任务区传承。
年7月20日,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遇袭伤亡人员回国迎接仪式在郑州新郑机场隆重举行。图为杨树朋烈士的妻子邹丽娜、儿子杨一鸣在仪式上护送灵柩。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中国首批维和步兵营女兵熊莹,至今还记得在南苏丹营地里与杨树朋擦肩而过的情景,虽无交谈却印象深刻。来自“杨根思连”的四级军士长杨树朋作为第二批维和步兵营成员,来到南苏丹接替熊莹所在的首批维和步兵营官兵。熊莹说,他的面容轮廓那么清晰。
”随后发来一张杨树朋的照片。熊莹一下子没有绷住,泪如雨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