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郑州市委市*府提出塑造和打响“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化品牌,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部署,是对郑州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中的价值和地位高屋建瓴的精准把握,对于推进郑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旅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读懂最早中国为什么从郑州开始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今天生活的许多城市弥漫的依然是千年历史酿就的气息,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依然是三千年以前形成的文字,我们今天读到的文明依然是五千年以前创造的文明,我们今天传承的文化依然是一万年前中华先民肇始的文化。中华文明的这些遗存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处处可以看到,在集合了不同时期历史成就的中国八大古都城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中更是浓重。而在这八座城市中,郑州书写了中华文明的最早篇章。
在不少现代人的心目中,郑州历史文明似乎并不厚重,地面留存古迹不多,史册记述也少。然而,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关于郑州地下考古大发现的新闻却接二连三,件件令人炫目,个个使人震撼。在已经评出的全国年度考古十大新发现中,郑州有15项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城市榜首。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郑州国宝单位的数量(83处)仅在北京(处)之后,远远多于西安(58处)、南京(56处)、洛阳(51处)、杭州(48处)、安阳(25处)、开封(24处)。郑州历史文明的厚度令人惊艳。
考古学是探索未知人类历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多重科学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考古学更是一把打开未知人类历史宝库大门的钥匙。在现代考古学发掘下发现的历史遗存是那个时代的客观存在,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不仅可以补充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还可以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之处,郑州的考古大发现正是在现代考古学科学发掘下展现出的现代人完全不了解的郑州历史。
人们吃惊地发现,中国现代人的最早生活营地在郑州、中国最古老的村落在郑州、中国最早的城池在郑州、中国最早的王都在郑州,人们吃惊地发现,在中国先民一万年的文化发展史中,文明发展的步伐从来没有在郑州中断,在中华文明孕育、发展、形成史中,郑州人参与创造了原始农业、原始制陶、原始纺织、原始历法、原始营造、原始文字,形成了包容八方的多元一体的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丰富,没有哪一个地区的文明比郑州更系统,没有哪一个地区像郑州一样文明发展从未断线,从氏族时代跨入古国时代、又从古国时代跨进王国时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奠基。
郑州的考古大发现延伸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信度,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内涵,活化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场景,廓清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再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重新书写了中国上古史。
读懂最早中国,必须从郑州开始。
二、中国现代人类在郑州完成嬗变
中国人类在距今约万年前的时候,由古猿形成了原始人类,在距今约20--5万年前,进入“古人”阶段,在距今约5--1万年前,进入“现代人”阶段,开始人类氏族社会新时期。在郑州这片历史沃野上,目前已发现多处旧石器遗址,展现了中华先民由原始人向现代人迈进的完整历程。织机洞遗址保存着10万年前远古人类生活的遗存,宏阔的洞穴和堆积丰厚的文化遗存讲述着那个时代先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奶奶庙遗址,是原始人类迈向现代人类关键时期的距今3--5万年的遗址,多层叠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尤其是以灰烬堆积为中心的活动面遗迹的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再现了郑州地区晚更新世人类的栖居形态,无可置疑的证实,中国现代人不是外来的,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推翻了中国人是从西方迁徙过来的观点。与老奶奶庙同时期的新郑赵庄遗址完整保存着先民们进行祈祷的实物遗存,石堆上摆放古棱齿象头骨等明显具有象征意义的非功利性行为,清晰表明居住在郑州的中国先民此时已经完成了原始人向现代人的嬗变。世界人类起源因郑州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而改变了人类起源单一的旧有结论。
三、中华“多元一体”文明在郑州完成奠基
中华文明一万五千年前开始孕育,五千年前开始形成。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明的成长从来没有在郑州中断过,这里有1万年至年前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人们生活的李家沟文化,有年前至年前人们生活的裴李岗文化,有年前至年前人们生活的仰韶文化,有年前至0年前人们生活的龙山文化,有0年前夏部落由古国时代走向王国时代的王城岗夏文化,这环环相扣、层层相叠的文化发展链条,向人们展示着,由旧石器到新石器,由游牧穴居到聚落城池,由农业形成到行业分工,由城邦国家到一统王朝,郑州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完整经历并参与创造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成熟完整进程的地区。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地区也创造了辉煌的红山、良渚、海岱、大地湾、大溪等文化,但这些文化最后都融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中,形成“一统天下”的新的文明体系。这一新的文明体系是在以郑州为中心的地区实现凤凰涅槃的,因此,人们才将这个“一统天下”的新文明体系,以郑州所在的“天地之中”地域冠名,称为“中华文明”。
四、中国一统王朝在郑州完成开创
大一统的中国王朝的历史是从夏代开始的,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十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绵绵四千余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而这一伟大发展历程的开端是从郑州起步的。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夏王朝在郑州登封王城岗诞生,拉开了中国大一统国家文明时代的帷幕。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国家商代在郑州管城区建国立都,将中国青铜文明推向高峰。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王朝派重臣在郑州建立管国、虢国、郐国、祭国等,封邦卫土,守护天下。公元前七世纪,护卫周王室东迁的郑武公在郑州建立郑国,挑战周天子权威,开启诸侯争霸大戏。公元前四世纪,韩国消灭郑国建都郑州,加入七雄征战。在中国王国时代近两千年历史中,郑州先后为八个国家都城,时逾千年。在中国大一统国家四千多年的历史中,郑州在前一千年的时间中为全国*治中心,书写了中国国家和都城发展历史的开篇之章。因此,年,中国古都学会经过专家学者讨论做出决定,郑州与北京、西安、洛阳、安阳、开封、南京、杭州并称中国八大古都。
五、“最早中国”在郑州发源和叫响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时空”是最早需要认识和确立的概念,郑州嵩山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天圆、地方、身在中央”的宇宙观,进而将自己所在的地方确定为“天地之中”,并且,以自己所在地为基准点观测天象,总结制定出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二十四节气。在与周边地区的文明竞争发展中,郑州文化的先进性日益凸显,郑州人制定的历法被周边人所接受,郑州人的宇宙观得到其他地区人们的认同,郑州地区“天地之中”的区位得到天下人的确认。尽管郑州以外的一些地区也曾探寻和自称过“天中”“地中”,但人们最终只认同郑州地区为“天地之中”,并且将建立在这里的国家尊称为中土之国、中原之国、中央之国,简称“中国”。
“中国”概念在0年前已很清晰,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就曾记述,人们将嵩山地区称为“中国”。战国时期,范雎在为秦王谋划兼并天下之策时说得更明白:“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将位居郑州嵩山周边的韩国、魏国称为“中国”。显然,这个时期人们不仅有了“中国”概念,而且,明确了其所在,即以今天郑州嵩山为中心、东起开封、西到洛阳的区域。“中国”一词既指建立在这个区域的某一个具体国家,也泛指建立在这里的其他国家。郑州人的古老宇宙观开始转变为地理概念,地理上的“最早中国”由此诞生。
随着夏、商王朝在郑州地区的连续建都和一统天下,他们被尊为中央王朝,地理上的“最早中国”概念再演变为*治概念,将夏、商王国以及继承了其*治衣钵的后世国家以“中”来命名,称为“中国”“中央*权”,*治上的“最早中国”就此形成。
六、中国城市在郑州完成初创和演绎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要素和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构筑城池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板筑夯城——西山古城5年前就诞生在郑州,标志了中国城池建设的起步。自那时起到秦汉,郑州先后出现数十座古城,是这一时期全国古城数量最多的地区。年的大河村城、4年的古城寨古城、年的王城岗夏代都城、年的新砦夏代都城、年的望京楼夏代城、年的郑州商代都城、3年的小双桥商代都城、0年的苑陵两周古城、年的春秋郑韩都城、2年的战国荥阳故城、年的秦代汉霸二王城、年的汉代常庙古城等等,既有古国之城,也有王国之城;既有诸侯之城,也有郡州之城,这些城池开创了中国城市建设和规划布局的先河,演绎了中国早期城市发展变化的完整历程。特别是商王朝在今日郑州城区建立都城后,郑州人代代承袭沿用,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三千六百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至今仍为繁华大邑,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的孤例,不仅堪称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滥觞,也成为当今世界城市群中城市年龄最长的城市。
七、中国建筑在郑州完成制度初创和典范肇造
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发展的橱窗,直观、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绚丽风华。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具有独立体系、独具特点的伟大创造,深深影响着世界东方。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木构架建筑就已经开始萌芽,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由于社会各种需要,逐步形成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建筑创造出了许多类别和许多杰出的作品。郑州人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表现出了天才的智慧,创造并保留下许多不朽的建筑经典。从年前唐户半地穴式居所到年前大河村“木骨整塑”房屋,从5年前西山古国城池到年前王城岗王都城池,从5年前双槐树初创“前殿后寝”宫殿格局到年前商代宫城建筑的成熟,从4年前古城寨廊庑式宫室建筑到3年前小双桥商代高台宫殿,从年前礼制建筑汉三阙到百年前宗教建筑嵩岳寺塔,从年前科技建筑观星台到年前教育建筑嵩阳书院,从官式建筑中岳庙到民间府邸康百万庄园,从宫殿、府衙、民居、坛庙、寺观、园林、陵墓、城市、设施等建筑类别,到殿、堂、亭、台、楼、榭、轩、阁、廊、坊、桥、塔等建筑形式,郑州地区历史建筑遗存长达年,囊括了几乎所有建筑类别和建筑形式,跨越时代之长、种类之丰富、价值之巨大、数量之众多,为全国所仅见,构成了一部实例中国建筑史。它以中国建筑活动的源起、初创制度和形制典范的肇造、累累遗构的多彩与丰富、年建筑作品遗存的传承有序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成为唯一地区。
八、中国文化在郑州完成最早绽放
凭借自古中天下而立的优越区位,郑州一直是中国文化交流的十字要冲。在八面来风中,郑州这片文化沃土,孕育了中华朴素原始之哲学思维,书就了中国最早的散文,肇始了儒、释、道之微言大义,诵唱了脍炙人口的《诗经》中的郑风、郐风,铸造了千古不朽的唐诗之*,树立起一座座中国文化丰碑。伏羲在郑州的*河与伊、洛河汇流处演绎了八卦,大禹、商汤在这里发布了一篇篇训*,道家先祖张陵在郑州的嵩山石室感悟“真道”,佛家在郑州的慈云寺开“释源祖庭”,儒家在郑州嵩阳书院酿就理学,郭守敬在郑州告成创立世界天文学高峰。郑州人的歌唱占了《诗经国风》中的六分之一,以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心中的畅快。郑州人书写的七分之一唐诗,篇篇都是诗中的奇峰异景。在这里,可以品读郑州才俊管仲、邓析、列子、申子、韩非、潘安等写下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在这里,可以吟诵郑州诗豪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颀、郑虔、胡令能等谱写的大吕*钟。在这里可以沉醉中华文化破土而出的优雅,在这里可以感悟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常青。
九、中国艺术在郑州绘就最早瑰丽
人类从诞生那天起,便开始了对美的追求,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从模仿开始,从游戏开始,从崇尚仪式开始,形成了歌唱、舞蹈、绘画、雕塑、音乐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用这些大美纷呈的艺术表达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郑州5万年前便形成了现代人类,从那个时候起,郑州人便开始了对美的追求,雕造出了一尊尊艺术天工,绘就出了一幅幅绚烂大美,演奏出了一首首盛典天籁,编导出了一段段妙曼舞姿。在郑州,人们可以看到年前人们塑造的陶猪、陶羊,可以看到年前中国彩陶纹样最多的五彩斑斓,可以看到年前青铜文明高峰的装饰艺术的绝美,可以看到年前中国画像艺术洗练大气的神韵,可以看到中国壁画从汉代到明清的画作的恢宏,可以看到中国砖石造像长达二千载的艺术经典,可看到年前的陶鼓、年前的陶铃、0年前的陶埙、0年前的石磬,可以看到年前的礼乐编钟,可以看到年前庭宴上舞女们的长歌舒袖,可以看到年前中外乐器呈现的演奏乐厅。中国艺术早期所有形式都可以在郑州看到,郑州的艺术遗产诠释了中国艺术的最早的灿烂意境。
(作者:阎铁成,原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