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这六个诸侯国都曾经多次和长距离的迁过都城。比如楚国就有鄢郢、载郢、陈地、巨阳、寿春等多个都城,而韩国的都城则从一开始的平阳(今山西临汾)变到了最后的新郑(今河南新郑市)。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战国七雄中,只有齐国是唯一没有长距离迁过都的国家。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齐国都是以临淄为都城。
一
首先,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齐国早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当时周武王在击败商纣王,建立西周后,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姜子牙)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到了公元前年,依然是西周时期,齐胡公曾迁都到薄姑(今临淄北桓台一带)。对于齐胡公来说,是因为预防纪国的暗算,所以从营丘迁都到薄姑(今临淄北桓台一带)。
二
根据史料记载,纪国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延续到西周到春秋时代。纪国鼎盛的时候,疆域不亚于齐国或鲁国。周夷王时期,纪侯进谗言导致齐国国君齐哀公被周王室所杀,所以齐国和纪国结下了深仇大恨。直到春秋时期,齐国才正式消灭了纪国。回到西周时期,在齐胡公短暂在薄姑(今临淄北桓台一带)定都7年后,之后即位的齐献公复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带),并以营丘临靠淄水而改名“临淄”,直到齐国灭亡。由此,齐国从建立到灭亡的多年时间中,只有一次短距离的迁都,而且时间非常短暂。
三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挖掘,临淄齐国故城位于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北隅。城分大城与小城两部分。大城为平民所居,建于西周时期;对于齐国都城临淄来说,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为宫城,建于战国时期,两城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在地形上,齐国都城所在的临淄区地处鲁中丘陵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淄河自南而北贯穿于境内东部,自境内中部*山之阴发源的乌河,流经境内西北部。由此,对于临淄来说,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等水源,确实是非常定都的地方。
四
最后,相对于楚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秦国等诸侯国,齐国基本上一直定都临淄这个城市。而这,促使临淄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并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同时,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邻近渤海,因而兼具鱼盐之利,经济繁荣、贸易发达,各种冶铁、炼铜、铸钱、制陶、纺织的作坊遍布城市内外。除了工商业上的繁荣时期,齐国于战国时期在临淄设稷下学宫,以招徕诸子百家来此讲学辩论、著书立说,推动了临淄在文化上的繁荣。彼时,齐国丞相晏婴出访楚国,晏子一度用“比肩继踵而在,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来形容齐国都城临淄的繁华。此外,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曾两次被攻破,一次是五国伐齐,另一次就是秦灭六国时。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