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新郑市轩辕湖畔,杨柳吐翠,碧草如茵。市民漫步休闲步道,听鸟鸣啁啾,观水系美景。曾经,这里荒草丛生,杳无人烟。
*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新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系统推进生产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良性互动、互促共赢,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郑州南部生态绿城。3月16日,笔者从省*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郑市被评为省级生态县(市)。
绿色发展,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新郑市用好指挥棒,坚持以绿色GDP*绩考核为导向,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一方面,做足绿色发展的“加法”,全力构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的“三主三新”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另一方面,做足低碳发展的“减法”,持续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当下,绿色不仅成为新郑生态优化的“指挥棒”,更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郑市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继编制《新郑市城乡总体规划》《新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新郑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郑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系列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空间布局规划通盘谋划,全力搭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专案组,亮出惩治污染环境犯罪第一剑;成立全省第一支大气污染防治督导应急分队,吹响“零点”夜查行动集结号。*府的善治有效带动了社会共治,如今的新郑生态环境保护主战场上,不仅有忠诚守护的“工地警长”“河(湖)长”“山(田)长”,还有无数的环保志愿者化身“绿色使者”,自发活跃在民间环保第一线。
与“十三五”初相比,新郑市年空气质量年综合指数从6.36下降到4.59,降幅达27.8%;PM10年均浓度值从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76微克每立方米,下降50微克每立方米,降幅达39.7%;PM2.5年均浓度值从69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44微克每立方米,下降28微克每立方米,降幅达36.2%;优良天数达到天(增加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