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桩大事,正是年“河南换省会”——年,河南省会正式从开封搬到了郑州。郑州,这座年时市区才只有米长水泥马路,民谣里“无风三尺土,下雨满街泥”的城市,从此正式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治文化中心。
当然,虽说是“第一次做省会”,但哪怕只看年以前的古代史,历史悠久的郑州都是中国古城里的“重量级城市”。比如商周年间时,郑州就是“东方重镇”,登封县阳城文化遗址出土的米陶制管道,也生动还原了“两千年前郑州人喝自来水”的先进生活。汉代以荥阳为中心的郑州地区,不但出土了震惊世界的“荥阳大铁炉”,更有“富冠海内”的美誉。说郑州的历史,几千年里的一砖一瓦,都深藏说不尽的辉煌。
不过,如果和河南境内的两个“邻居”——洛阳开封比比,古代郑州的劣势也很明显。虽然在河南版图里,郑州在年以前是公认的重镇,却也一直成不了中心。虽然在雍正年间时曾短期升为直隶州,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开封府的属州。那既然长期做“陪衬”,为何年又华丽大变身?
郑州的崛起
历史上郑州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夏、商两朝均曾一度建都于郑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在今天的郑州新郑市建都。公元前年韩国灭郑后迁都于新郑。然而郑州建都的历史确实距今太过遥远:自公元前年秦始皇灭韩以后郑州再未成为过都城。西安、洛阳、北京、南京等古都都有很多留存至今的历史遗迹,然而郑州实际上是缺乏这样的历史遗迹的。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四个*权建都于此,作为都城的时间长达年,在八大古都中排名第六。但由于夹在世界两大古都洛阳和开封之间,所以它的这些历史底蕴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郑州的崛起始于年,和洛阳及开封依靠水运起势不同,郑州的发展得益于铁路的修建。洋务运动兴起后,清*府认识到铁路交通的重要意义,要远超水运,所以在天津关道盛宣司和两江总督张之洞策划下,决定修建从卢沟桥至武汉的京汉铁路。
由于开封*河水患严重,为了防止后期铁路遭到洪水影响,在勘测线路时,工程组特意避开开封,将路线绕到郑县。光绪二十四年,京汉铁路从南北两端同时动工,八年后这条全长公里的铁路全线竣工通车。
接着,清朝又在光绪三十一年,开始建设从甘肃兰州到江苏连云港的陇海铁路。在河南段仍然通过郑州,与京汉铁路汇集。从此,郑州一跃成为清末民初最大的铁路枢纽,彻底改变了当地交通不畅的面貌。并凭借铁路带来的物流红利高速发展,很快把洛阳和省会开封甩在身后。
郑州因为铁路的开通正式迈入铁路时代,南来北往的货物和人口在这里汇聚,又从这里发散,逐步地改变着郑州的城市规模和知名度,同时也提升着郑州本身的经济实力和思想文化。而此时开封和洛阳依然处于思想保守的守旧状态。
随后不久,陇海铁路也正式修建开通与京汉铁路在郑州火车站交汇。郑州从一个京汉铁路的沿线城市变成了两个交通大动脉的交通枢纽。一时之间郑州可以沟通南北、货达东西。迅速成为了闻名遐迩的近现代化城市。
铁路为郑州带来了3万多人的移民,这次移民潮一次性为郑州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活力和城市扩张。
年,郑县正式更名为郑州市。年,河南省省委将*府驻地从开封搬到了郑州。尽管此时郑州的城市规模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但是凭借着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便利的交通,郑州市受到了国家极大的重视。其后郑州迎来了再一次的发展浪潮。最终郑州的经济实力也超越了其他城市,由此发展成为了河南省第一大城市。
因此,郑州被人们称为是一座由火车拉来的省会城市。与之有着类似发展历程的城市,还有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市。
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
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河,西依中岳嵩山,东、南两面为广阔的*淮平原。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年前商王朝曾建都于此,后来历朝历代多在此设立州县。京汉、陇海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由一个交通落后的中原小城一跃成为中国中部地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位置适中和交通便利不仅为郑州的崛起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成为河南省在选择省会新址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比之下,开封位于河南省的东部,地理上偏离了河南省的中部。在历史上,开封虽为七朝古都,并长期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郑州铁路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开封交通的相对劣势就更加凸显出来。加上开封地段*河已成“悬河”,河床高出市区许多,*河的安全隐患始终无法摆脱。
郑州成为省会的这个抉择,也成为了河南经济发展史,乃至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重要一步。在新中国早期,升级为省会的郑州,拥有了个工业门类,形成了六大工业区。仅年“一五计划”结束时,郑州仅棉纺业的产值,就达到了万元,是年郑州市工业总产值的五十倍。从此高速发展的郑州,成了中原经济的火车头。
如果您有想了解某些方面的历史知识,可以私信小编,小编会为您答疑解惑,更新文章!(更多资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