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的领导委予重任,推进过程发现与最初情况大不一样,不加大投入根本无法完成,但还不能谈说干不了,否则进步就到头了。怎么办?
今天的讲故事与秦武王嬴荡有关,其人很年轻,尚武好斗,他一生最后一件事足矣说明。嬴荡力大无穷,特别喜欢和人比力气,如掰手腕,好斗到什么程度?和臣子比试举鼎,结果惨烈!!!勉强举起沉重的鼎,坚决不认输,最终血管爆裂,倒地身亡!刚登大宝短短几年就此西游!
就是这么年轻好胜的人,竟然也能从善如流,被臣子一番话打动,没有一根筋刚愎自用,乖乖听从臣子说教,打赢了一场不轻松的战争!正所谓有方法没困难!
话说距今年,公元前这一年,秦、魏相约联合进攻韩国王都(今新郑市),秦武王任命甘茂为统帅,向寿为副统帅。两军高级将领会合,召开军情会议,甘茂大吃一惊,这和大军拔寨起兵前掌握的情况大不一样。
原来准备攻打宜阳这个地方,战前以为是个小城镇!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郡(城),兵力配置、攻击计划都要做大的部署。
一、遇到困难及时汇报,讲清楚不得不汇报的严重后果,避免事事汇报变成给上级出难题!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当时秦武王很年轻很重义气,一口唾沫一口钉那种,己经向魏国拍了胸脯、打了保票一定会按时拿下,涉于事关重大,他和魏王说情况变化这么大,他得向秦王汇报。
副帅向寿星夜兼程返回国内,向寿面见秦王后说:大王,我们和魏国己会合,但情况有新的变化,我们不宜攻击。
估摸向寿汇报不清楚,派人急召甘茂回国汇报,毕竟年轻性子急,秦王刚派出传令兵没多久,不准备在咸阳等甘茂了,火急火燎往甘茂回来的方向跑,两人在息壤这个地方相会。
“大王,韩国宜阳这个县城,虽然叫县城,但实打实是一个地级市,我们原本按攻打县城的规模制定战略战术,实际是一个大好几倍的县城,兵力配比非常不合理,还要千里行军,战前预估的战术效果将大打折扣,久攻不下,误了大王给魏王打的包票,使大王失信于人"甘茂叽里哇啦小心翼翼对这个年轻气盛的大王说!
"另外,如果久攻不下,一些大臣肯定会在大王您面前叽叽歪歪,大王您一时心软下令撤军,会有人说您果然年轻识人不察啊,这会有损您的圣名"果然是帅才,甘茂很委婉地表明这个仗应该打,对秦国发展有利,但得织个套把秦王套住,让他坚定打持久战的信念。
二、表明坚决执行任务,完成既定目标,设身处地共同认同或将出现的困难,提出方法堵住撤火后路
甘茂接着说:从前有一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火急火燎跑到曾母那说你儿子杀人啦,曾母正在织布听了不以为然,她相信儿子,不一会第二个人又跑到曾家说,曾母仍不相信安然织布,不一会第三个人又跑来说,别人话还没说完,曾母信以为真,一推织布机夺门而出"。
"大王啊,我很担心因战事不太顺利,不断有大臣在您面前打小报告,我不怕大王撤换我,我是怕大王您也象曾母一样信以为真导致前功尽弃,有损国家和大王声誉"!秦王听后点点头觉得示在情在理!
甘茂观察大王脸色,又继续给年轻的秦王上紧箍咒,继续说:以前魏国国君魏斯(三家分晋第一任魏侯),派大将乐羊攻打中山国,整整打了三年才攻破,乐羊得胜回朝后得意洋洋,四处炫耀自己的功劳,魏斯很有涵养,默不作声把一个小箱子交给乐洋,乐洋打开一看,箱子里全是诬陷他和诽谤他的小报告。乐洋大惊失色心想要不是魏王耳朵根子硬自己早就小命没了。乐洋忙说攻破中山国的其实是大王啊“。
三、立一个标杆,激活好胜心,获得坚决支持的表态,坚强的后盾确保无往不胜!
甘茂这是要给秦王树个标杆,激激年轻气盛的秦王好斗之心,"魏斯能做到的,我比他做得更好"
果不其然嬴荡说:“我对天发誓,不听任何人的闲话,你就好好打仗”,君臣两人在息壤焚香祭天发誓!
战况果然如甘茂所料,猛攻五个月未破城,多个重臣纷纷在秦王面前分析这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也如甘茂所料,秦王嬴荡心情不安,下令召回甘茂,打算撤军。甘茂不做任何辩解,只回报:“在息壤叩见大王”,嬴荡这才记起两对上天发的誓言,马上大量增派援军,甘茂得到生力军后,再发动猛攻,杀六万人,占领宜阳。
故事至此,虽不惊心动魄,但却满满的人情世故,一句话就是:有方法没困难,当然也得遇上个好领导!#历史那些事#
(历史小白读《资治通鉴》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