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商业八卦女」→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为《商业八卦女》加上星标,以后才能及时收到推送
作者邱处机来源
邱处机
白象食品董事长姚忠良
又一家中国企业,火了!
继鸿星尔克、蜂花等国产品牌出圈之后,近期又有一家公司的产品被网友们野性消费,它就是曾经的国民方便面品牌“白象”。
随着老坛酸菜食品安全的问题在晚会曝光,国内两大方便面巨头相继陷入舆论的漩涡,相关产品也被陆续下架。
网友们对于方便食品的担忧,一时间甚嚣尘上。
对比之下,白象食品在官方微博的一句硬气声明被网友们送上了热搜:
“一句话,我们跟插旗菜业没合作,大家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
良心企业啊!网友们好奇之下,继续深扒。
没想到,白象的良心不仅表现在对待消费者上面。
在员工雇佣上,白象有三分之一的员工都是残疾人,央视直播都因此为它点赞。
在社会责任上,白象静水流长,通过各种形式低调做了十几年的慈善。
在民族情怀上,白象在最困难的时候,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日资入股,是曾经中国方便面四大巨头唯一纯粹的国产品牌。
如此具备良心和担当的民族企业,在网上瞬间炸出一批白象粉。
他们纷纷冲进白象的线上店铺,振臂一呼:
“你只管生产,剩下的交给我们。”
瞬间,白象方便面就被抢售一空。
一
临危受命
上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农民工开始乘坐绿皮火车进城务工。再加上粮油*策的逐步开放,进入中国十几年的方便面行业开始迎来快速发展。
白象方便面便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位于河南郑州的白象方便面前身是一家粮食加工厂,之所以取名叫白象,那是因为一个虚幻而美丽的典故。
大象是河南的吉祥物,传说远古时期,*河滩上曾经走来一头洁白的大象。河南是农业大省,所以在建厂之初取名白象,是希望未来五谷丰登,吉祥美好。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白象方便面厂在年到年期间,出现了产能过剩和大范围的持续亏损,即使换了5位领导人,也依然无法挽救它的颓势。
这时,白象直属领导单位河南粮食厅的一位处级干部临危受命,揽上了这个烂摊子。
他就是姚忠良。
姚忠良年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由于父母在乡粮管所和粮店工作,姚忠良从小就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年,姚忠良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至平舆县粮食局工作。凭借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姚忠良后来被调入河南省粮食厅工作,一路做到了处级干部。
彼时,白象厂亏损多万,产品滞销,债务缠身,河南粮食厅领导便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年仅34岁的青年干部身上。
二
力挽狂澜
面对白象厂的困难,姚忠良没有灰心丧气。他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打破僵局。
经过行业分析,姚忠良坚信方便面有巨大增长空间,自家的产品也没有问题,但就是市场化程度太过低下。
因此,白象要求得发展,首先要赢得市场。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是国营单位,员工们觉得旱涝保收,休闲已成为一种习惯,几乎没人愿意和姚忠良出去跑业务。
军人出身的姚忠良,无法忍受这一局面,便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先是以“带薪休假”为借口,清除一批不干事的老员工。同时,为补充新鲜“血液”,姚忠良想方设法“淘”来了30多名高学历的人才。
这些人,后来也成为了“白象”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了打开市场,姚忠良提出了“历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将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的口号。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要将白象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
经过一番培训,姚忠良蹬着三轮车,带着新人们开始到城中的各大商店、菜市场、家属院宣传。
起初,没喇叭也没传单,年轻人由于脸皮薄,在大街上根本喊不出来。
为了给员工鼓气,姚忠良亲自上前扯着嗓子喊道:“来来来!都来买,都来尝,白象牌方便面真营养!”
看着领导能放下了身段,大家也不再害羞,纷纷开始叫卖,努力推销手中的方便面。
彼时,在姚忠良的带领下,白象瞄准方便面中低价市场,搭建起广大的商品销售网络。
很快,白象便开始起死回生。
在姚忠良接手第二年,白象销售额就高达一个亿,实现了扭亏为盈。
4年后的年,白象更是创造了破6亿元的销售额,同时也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粮食系统制造企业。
三
拒绝日资
白象的爆火自然引来了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