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让传统文化从ldquo山林rdqu
TUhjnbcbe - 2021/8/4 21:26:00
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古琴,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朴、苍劲的琴音之中,带着独有的历史风韵,自古多与文人墨客隐居山林为伴,在琴韵幽幽中诉说着恬淡平静。

如今,在新郑有一位叫陈山林的古琴艺人,通过身体力行的推广,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文化从“山林”走向“市井”,通过传承推广,古琴之音不再藏于山林深处,而在郑韩大地上琴意渐浓。

陈山林,原籍南阳淅川,年作为第一批南水北调移民的一员,落户于新郑梨河镇。离开家乡到新郑后,原本就喜欢传统文化的陈山林,很快被新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但发现自己擅长的古琴,在新郑文化圈还是一个空白,自己一人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于是萌生了创建山林琴社,推广交流的想法。

说起结缘古琴,陈山林一路走来颇为坎坷。年,17岁的陈山林,追随二胡老师进厂当了工人。年,痴迷民族乐器的他,带着80元钱开始“北漂”。偶然在一位老师家中,第一次听到古琴演奏,就醉心于琴音中低沉、浑厚的历史感与苍古美,相比于弦乐的“丝竹之乱耳”,古琴打开了他人生中的另一扇门。年以后的几年,为了拜师学艺,陈山林前往古琴正热的上海滩,开始自己的“寻琴记”,遍访南北两派名师,静心勤练古谱。蛰伏七年后,开始在苏州、杭州、扬州等江浙一带,与琴友交流学习、教学演出,直至年,回到新郑“新居”。

这几年,陈山林为了在新郑推广古琴文化,倾注所有精力,不计回报,犹如异乡里独行者,背影孤独,却脚步坚定。每到周末,他都会用8—10个小时,在轩辕湖湿地公园、郑风苑、*帝故里景区等地方推广演奏,学校、社区、村文化站只要有活动,他总是无偿参与。面对学生、市民的好奇询问,再简单的问题,他也乐于一一解答,只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古琴文化。曾经的伯牙弹琴、子期倾心,《高山流水》成就了知音难觅的佳话。目前,经过四年的发展,琴社从当初的七八个琴友发展到现在四五十人,小至弱冠少年,大至古稀老人,陈山林的“山林琴社”已经成为我市古琴爱好者,在喧嚣世俗之外,品茶论古、以琴会友的“世外桃源”,闲暇时刻,聚此共聊琴棋书画诗花茶,弘扬国学传统文化。

对于未来,陈山林明白,古琴推广之路依然会很清苦、很孤独,但他说:“我还会不计回报地将推广之路走到底,成与不成无所谓,但求一生一世做好这件事。”他希望,让更多市民发现古琴的魅力,大家一起共同将古琴文化在新郑更好的推广、发展下去。

融媒体记者:刘佳美

编辑:赵博文

责任编辑:赵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传统文化从ldquo山林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