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作为*帝文化历史名城,文明风尚与城市相伴已久,从人文始祖*帝带领华夏民族自蒙昧走进文明,到“宾至如归”、“道不拾遗”、“不食无主之梨”、仁义胡同故事等,对社会风气的描写或典故亦不胜枚举。“文明”一词,对新郑人来说从不陌生。
文明,已成为新郑这座城市的“底色”。(李伟彬摄)
特别是,新郑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凝*聚气抓创建。
一场场理论宣讲走进基层,点亮心灯,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市委讲师团、百姓宣讲团,组团发力,推进*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专家讲理论、干部讲*策、百姓讲故事,入脑入心,浇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之树”枝繁叶茂。
文明志愿者“红马甲”随处可见。(李伟彬摄)
文明,已成为新郑这座城市的“底色”。在街道社区,一处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融入风景,融入了市民心中;在街头巷尾,一件件“红马甲”活跃在十字路口,文明在温馨的提醒声中传递,在真诚的笑容中弥漫;在广袤乡村,一次次“十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的先进典型表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乡风文明在郑韩大地蔚然成风。
传承古今文脉,铸造城市之*。*帝文化、郑韩文化、红枣文化是新郑厚重历史文化中的独特地域文化,为了彰显文化特色,新郑将它们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形象塑造中,激活沉睡的“文化库存”,提高城市人文品位。
“白居易文化”成为新郑对外的又一张文化名片。(李伟彬摄)
15年*帝故里拜祖大典铸就“金字招牌”、14届*帝文化国际论坛打造“华语第一论坛”、“戏曲进乡村”获中宣部点赞,白居易故里诗歌文化季、欧阳修经典诵读、中华父母节……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树立时代新风;*帝·千古情、*帝文化纪念馆、郑韩故城遗址博物馆……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遍地开花,尽显古城新韵。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让新郑这座*帝文化历史名城,
更具文化内涵、文化温度、文化自信。
新郑融媒记者:刘佳美 李伟彬
编 辑:芦小倩
责 编:刘元升监审:刘丽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