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1日5时27分,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徐光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享年77岁。
听闻噩耗,无数河南人在网络上哀悼留言,这是民心所向的追思,更是“政声人去后”的注脚。徐公此去,溱洧含恸,具茨生悲。在黄帝故里新郑,这片徐光春书记生前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土地上,故里儿女无不沉浸于悲痛之中,感念他为传承弘扬黄帝文化和高规格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作出的不朽贡献。
新郑市融媒体中心组建了《徐光春书记与新郑》采访组,通过采访徐光春书记在新郑期间接触过的党员干部职工,真实再现他跟新郑有关的点点滴滴,凝聚黄帝故里人民对这位“河南人的老书记”的无限追思。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让我们抱着“温情与敬意”,深切怀念徐光春书记,一起追忆、感悟他一心弘扬黄帝文化那颗纯粹而伟大的灵魂,共同汲取奋进的力量。
他对黄帝文化和新郑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访新郑市委书记马志峰
采访组:听到徐光春书记去世的消息,我们都感到震惊和悲痛。他生前在黄帝文化的研究、弘扬和传承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请您谈一谈。
马志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老书记生前对黄帝文化和新郑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新郑发展到今天,无不包含着老书记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徐书记对黄帝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对弘扬黄帝文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众所周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当初由县级层面主办升格为省级层面主办,正是徐书记亲自推动的结果。从年起,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原来每年新郑市主办上升为省级层面主办,并逐步形成了由省政府、省政协、国务院台办、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政协、新郑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格局,发展到今天,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文化品牌,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认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郑日益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的心灵家园,是弘扬和传承黄帝文化的主地标城市。
徐书记从第十届开始担纲论坛主席并做主旨演讲,年我到新郑工作后,由于新郑举办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每年有机会向徐书记报告有关筹办情况,从论坛主题的确定、演讲嘉宾的邀请和他的主旨演讲,徐书记都亲力亲为、亲自审定。特别是徐书记从省委书记任上退休后,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对弘扬和传承黄帝文化的研究上。每年他听取汇报后,都会认真敲定论坛主题,并亲自撰稿、亲身参加论坛的压轴演讲……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李学勤、李伯谦、刘庆柱、赵德润、王巍、余秋雨、王立群、张颐武、单霁翔、傅佩荣、朱海等多位名家大师参与到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中来,不遗余力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打造成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灵魂工程”和“华语第一论坛”,成为交流的平台、推广的阵地,可以说,徐书记为此做出了奠基性、历史性的贡献,是弘扬和传承黄帝文化的旗帜性领军人物。同时,他还将黄帝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年,在信阳师范学院创立了“炎黄学研究院”,通过“炎黄学”学科建设,既对马克思主义和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结合进行了创造性转换,也推动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采访组: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徐光春书记的关心和指导。您认为徐光春书记这些年对新郑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有哪些意义?
马志峰:徐书记不仅关心黄帝文化,他还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