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廉颇家族世系考论
TUhjnbcbe - 2025/6/23 18:06:00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廉颇家族是赵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军事家族。在长达近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廉氏家族始终处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显要地位,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研究廉氏家族世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赵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历史,特别是对研究“廉颇蔺相如”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廉颇的祖父:赵武

战国时期,赵国是一个诸侯国。史料记载,赵武灵王即位后,通过“胡服骑射”(进行改革,并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兵役制度和军事制度改革,以实现“强赵伐齐”。

公元前年赵武灵王去世后,其子奚仲继位,并在胡服骑射改革中积极推行,使得赵国出现了空前强大的局面。赵武灵王继嗣之初,曾先后派遣廉颇、蔺相如作为赵国的主要外交使节出使齐国及楚国。公元前年,齐、魏、楚三国联合攻赵。

当时秦昭王在赵国设置了上党郡并派遣大军前往援助齐国。此时的赵国形势对秦国十分不利:上党郡是赵国通往秦国西境大门上党郡所在地;而秦军与齐国军队正在邯郸城下进行着激烈的攻防战;此时的楚国也已经与韩、魏两国一起联手攻打赵国。为应对秦国的军事威胁和进攻,赵武灵王于公元前年。同时他还下令在上党郡设都尉以加强对上党地区的管理。

然而在此过程中,楚国和齐国一直想从上党地区对赵国发动进攻。这一点在《史记·魏世家》中有明确记载,即“上党郡既入楚矣”。而关于这一问题的最好解释是:楚国与齐国是一个国家而非两个国家。

所以在当时楚国和齐国都已经被秦军击败并占领了上党郡后,秦国才会将上党郡作为其向赵国进攻的主要军事目标之一;同时在楚、齐联合进攻赵国内时,秦军也不可能将上党地区作为其主要作战目标而对赵国进行进攻。

1、赵武灵王迁赵

公元前年,赵武灵王决定迁都于赵国首都邯郸,并向赵惠文王提出了“徙赵以乞兵”的建议。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迁都邯郸后,“筑土山以为城”。但这座城市并没有像文献记载中那样被命名为赵(邯郸)城,而是被称为了“马服山”。

然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却明确记载:秦王并不知道这件事。据《史记》记载,秦王为赵王筑城于马服山附近时也曾向赵国询问此事。

战国时期,一般人不会主动去打听赵国是否有城可筑,而都是通过问一些普通的事情来了解情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夫赵国以邯郸为都,而王不言迁赵故也。”这里说的“迁”指的就是迁徙之事。同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还记载了蔺相如曾出使秦国的故事,这也证明了在当时赵惠文王已知道此事。

因此可以推断在赵国未迁都之前赵氏一族并不知道迁到邯郸之后要进行大规模的迁徙行动,更谈不上赵国是否有城可筑。综上可见:在当时情况下,秦国对于赵国并没有主动的迁赵意图;而在赵国迁都邯郸后,秦国也并未主动向赵国发起进攻。

四、廉颇的父亲:廉宁

廉宁,战国时赵国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以老病归。”[14]“老病”即年老,廉氏家族中有数人“老病归”,意味着这一家庭已经走向衰落。但廉颇在赵国任上“为将三十年不能有所成,身死国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廉氏家族在赵国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廉宁(?—前年)字宁君。他的父亲是廉颇。“宁君者廉颇之子也,尝为将卒,以老病故;既老,与其子分食(俸禄)。”[廉极、廉贞是廉颇与廉宁共同的父亲。从史料中看,廉极的儿子叫公孙括(或作公孙括);廉贞之子叫赵武灵王,赵国之初的最高统治者。

赵武灵王(前—前年在位)即位后,为了加强对赵国的控制和管理,他重用了廉颇和他的儿子赵惠文王为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既老病归……子曰:‘宁君使我负薪而出耳者七十余年;今卒然与寡人遇于当户之下,宁有甚辱?’子使赵将军将五十人为之薪。”

五、廉颇次子:廉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与其同族兄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血亲关系。这种关系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普遍。根据《史记》卷一八二关于赵氏的列传记载:“赵有廉颇,字子卿,故曰廉颇。”

在赵惠文王四年(前年)七月二十日《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着:“秦使张仪、苏秦从武关以西行,赵王闻之,召相如,令曰:‘秦之地东接韩国、北接魏国、西望楚国、南有巴蜀之饶,此所谓天府之国也。今秦王欲窥诸侯而事之,使相如为将。

其相如果与秦王会于咸阳。今王其疾攻秦而击其君不能胜者,王其罪也;不能胜者,相如罪也。且秦王有不臣之心,王亦不可无约也。大王不如归而与秦王会……王既平秦而还之秦时将兵以救赵,且说秦王曰:‘君将有不臣之心乎?’对曰:‘君有不臣之心也。

赵有廉颇在朝用事者五十年矣!’王曰:‘然则何为使相如而与秦王会?’相如曰:‘今上方以天下事为虑而轻与天下约。臣故将五十年不死也!’”从这段文字来看,廉颇作为赵王次子,在赵国国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廉颇在赵国国运中的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议。

李零先生认为廉颇是“赵将”一职(或称“赵将军”):1、赵王将廉颇任于邯郸(今河北邯郸)……《史记·赵公子列传》‘廉颇使将而守其国’;《史记·赵公子列传》‘赵王使廉颇击秦云:‘王以蔺为相如功第一矣。’李零先生认为廉颇为“赵将”一职是对的。

2、李零先生还认为廉颇者:『《史记·赵公子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与秦昭王斗不能胜……《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曰:‘秦攻赵将之兵而灭其国’云:『秦以其众击廉颇之兵也。』《史记·赵公子列传》则谓廉颇者:『王用蔺相如计而灭其国也』云:『廉颇者与秦大战于长平之野。

3、李零先生还认为廉颇为‘赵国名将’是不对的……

4、李零先生还认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编制和作战方法不同,廉颇担任赵国相的时间只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笔者以为:廉氏家族成员对廉颇在赵国国运中所起的作用有不同看法,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从秦国夺取赵国赵城说起。

秦昭王二十六年(前),秦国攻占了赵国的邯郸和平阳;同年秦军又攻下了韩国首都新郑和杞县的土地。因此,秦军攻取了赵国城邑之后即进军攻占了赵国北部的邯郸、河东的平阳等地。

此后秦军便驻扎在赵国的北部边境(今河北省邯郸和山西省代县一带);同年又进军至距邯郸70里处(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同年秦军攻取赵都邯郸和南武成邑;而此时廉颇已在赵国北部边境驻守将近半年时间;至次年春天后廉颇才回到赵国国都,并于同年秋与其弟廉颇一起担任赵国的相如、上卿职务。

由此可见,秦国攻打赵国时廉颇已经离开赵国了。其次,从魏国灭亡后与其交好秦国以及在秦赵关系上看也有不同意见,这都是正常现象。

再次,从秦昭王五十年(前年)十二月赵军收复邯郸和赵国北部边境邯郸、平阳二城之事看也有不同意见:其一、秦国攻取赵国都城时廉氏已被秦兵灭国;其二、廉颇当时仍在赵国国都邯郸;其三、廉颇者是个“老资格”的将领了;其四、魏王当时还是魏国的国君而廉颇已经去世了;其五、魏王欲将赵国除国;其六、蔺相如在赵国时曾参与过攻秦之事且是重要官员之一;其七、魏王欲将廉颇除国主要是因为廉颇未随秦军北上攻秦,故不想与之交好;其八、廉颇仕魏四十余年并无战功等。

六、结论

通过对廉颇家族世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廉颇是赵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军事家族,其祖上为赵武灵王之子赵成,其父赵成曾任三川郡守、代郡太守、营陵郡太守等职。

在战国七雄中,廉颇是赵国最早接受“将作大匠”官衔,且官至赵将的杰出代表;而在秦赵战争中,其祖先赵成也是作为“将作大匠”官的身份参战,并屡建战功。

廉颇家族自西汉以后虽时有迁徙、散亡,但始终保持了其显要政治地位。直到秦统一六国后的公元前年才被封为“上党郡守”;至战国时期的公元前年又被封为“上党郡守”。

1
查看完整版本: 廉颇家族世系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