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这首诗让小贤想起了历史上的许多“功臣名将”想起那些驰骋疆场,为国效力的沙场宿将。今天我们聊的这位大将,功震古今,然以赐死结束,可叹可惜。
白起像初露头角
白起本是平民出身,当时秦国在变法之后已经很强大,为了彻底推行军功爵制,秦王大赦,提拔平民,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这样说,既是秦国造就了白起,白起也成就了大秦。
(公元前年),白起担任左庶长,亲自领兵攻打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公元前年),秦国丞相魏冉随即觐见了白起为主将,秦王白起开始出兵攻打韩、魏。白起上任后,外松内紧,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方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经过迂回敌后的战略,在白起的战略布局下,秦国军队在白起的指挥下,一举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然后白起率兵乘胜追击,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自此战后白起一战成名,积功升任国尉。
(公元前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再次发兵攻魏,此战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至此人心大定,秦国从此,开始向一统六国的趋势发展。
打击楚国
(公元前年),白起开始伐楚,不久楚军战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以求自保。(公元前年),白起再次伐楚,(公元前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10余万人,在白起打击下,楚国自此一蹶不振,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取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之意,故号武安),白起名震天下。
白起时期七国布局残杀大军
(公元前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魏将芒卯败逃。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公元前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与赵军交战长平之战,震烁古今
(公元前年)初,秦昭王命令王龁率领军队攻打并占领了上党。赵国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接应上党的百姓,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廉颇数次战败,恐一败涂地决定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固守不出,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不出久拖不决颇为不满,几次派人责备廉颇。实际上,廉颇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挫杀秦军的锐势,然而没想到秦国召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让秦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粮,更畅通。而赵国却相反,开始并没想到变成持久战,一直僵持会导致赵国陷入无粮可食的局面。
长平之战行军图赵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并令军中严守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
长平之战遗址(公元前年)农历九月,此时得到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据载,当时的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上将军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为鼓舞军心,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得知赵括以死,剩下的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也有记载这里白起坑杀赵兵指的并非活埋,而是斩杀后把其挖坑埋葬的意思。据战国策记载:白起把赵国降兵分化成很多部分.一天只给一顿饭,然后在一天夜里令秦兵脸带黑巾对手无寸铁的赵兵展开屠杀。最后挖坑将其埋葬。据说花了十天才埋葬完毕。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哗然,自此赵国再无还手之力。
长平之战遗址功高盖主,被迫赐死
当时秦王急于攻打赵国,但是白起认为此时时机不可发兵攻赵。”秦王为此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不久秦军惨败,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此话让秦王得知,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然而白起并未立即启程。三月后,秦军战败,秦王更迁怒于白起。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自此一代名将白起陨落。
白起武安君庙在军事上来看,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军事家曾经分析,说明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进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由此可见白起军事成就之高。
白起故居小贤还是那句话,往事如烟,历史之事浩如烟海,让我们以史为鉴,但求心正,身直便可。
(下一期,小贤将会给大家带来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呢?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