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郑市郭店镇有一个普通的村庄,村内却有一座霸气的青石牌坊,上刻“一门三相两状元”、“四世六公八进士”,横批为“天下无双”,这个“天下无双”的村庄因出过三名大宋宰相而被后人称之为宰相陈村,这是全国罕见的以姓氏和官职命名的村庄。
宰相陈村的村民全部姓陈没有旁姓,是北宋时期宰相陈省华的后裔,后人因守墓居住此地逐渐繁衍成村。三宰相分别是大宋时期的陈省华和陈尧叟、陈尧佐,他们既是大宋各时期的宰相又是血脉相连的父子。
在青石牌坊的西边空旷的田地间有三座墓,是陈省华三个儿子的墓,陈省华有三子,长子陈尧叟、次子陈尧佐、三子陈尧咨,史称“三尧”。
父子四人皆是进士出身,其中长子陈尧叟、次子陈尧佐在陈省华去世后,历任不同时期北宋宰相职务,因此又有“一门三宰相四进士”的敬称。
陈氏后人陈大爷介绍说,村门口牌坊上的楹联是就是我们祖上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图为寺内墙上镶嵌着的是金朝时期的尚书礼部牒,是关于崇孝寺寺名被该,陈氏后人告御状的历史史实。)
陈省华的墓在村里的皇封敕建崇孝寺内,寺内一座巨大的半圆封土堆下埋葬着的就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陈省华
其东有一座无字碑,碑言“石碑无字亦无迹,善恙雅俗空碑石,四位令公功与过,留给后人分浊清”,这是四位陈氏令公以坦荡胸怀来接受世人的众议。在无字碑前,陈大爷说起了一件在族内流传已久的故事。相传,次子陈尧佐在为父守丧期间,黄河在滑县决堤
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看着满朝大臣发现没人可以去治理黄河水患,于是无奈“夺情”起复陈尧佐去治理黄河,在陈尧佐奉旨堵堤完成后,宋仁宗御赐在陈省华墓区敕建崇孝寺并亲笔书写寺名,以彰显陈尧佐“忠孝”两全之举。至今,在滑县境内有一道以陈尧佐命名的黄河故堤叫“陈公堤”。
像这样关于陈省华父子忠、孝、仁、厚的故事在陈家还流传很多,而当时陈氏三子金榜题名的佳迹,在元代被著名的戏曲家关汉卿编成折剧《陈母教子》广泛传播。
像这样关于陈省华父子忠、孝、仁、厚的故事在陈家还流传很多,而当时陈氏三子金榜题名的佳迹,在元代被著名的戏曲家关汉卿编成折剧《陈母教子》广泛传播。
在崇孝寺门前的广场上,有一通约10米高的石碑,一只历经千年岁月侵蚀的驮碑龟以失去了龟头
可它背上的石碑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书写的碑文,虽字迹以风化模糊,但在字里行间依然能看出这位欧阳大家的文学风采。
如今,陈氏三宰相墓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专门拨出了专款进行修缮。年,陈氏三宰相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