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春秋战国时期,集法家大成,韩非子华
TUhjnbcbe - 2025/4/20 23:32:00
看白癜风费用贵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kliqr3j/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人,即今天的郑州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被后世尊称为韩非子。

在战国时期,面对风起云涌、变幻多端的七国形势,韩非建议韩国变法图强,不被采用。韩非开始发奋著书立说明志,写下《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著作,受到秦王嬴政的重视,被邀出使秦国,其为受谗言所害,自杀于狱中。

韩非吸收道、儒、墨等各家思想,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思想,形成系统完备的法家理论体系。韩非主张“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赏厚而信”,“刑重而必”。称法的制订,应该“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

法的施行,应该“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和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哲学上,韩非发展了荀子的学说,认为“道”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理”则是具体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他肯定具体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道”和“理”也要随之而变化。他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反对“无缘而妄意度”。

他主张用“参验”的方法来验证人的认识。他注意到事物的矛盾性,强调对立面不可调和,提出“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观。韩非还认为,“人民众而货财寡”是社会动乱的原因,强调一切社会关系,如君臣父子、交换以及剥削关系,均出自人们的“自为心”或“计算之心”,他肯定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法令的依据。

韩非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散文家。其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彻,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形成了政论散文的鲜明个性。

在艺术上,其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效果。韩非还善于用大量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著名的有《郑人买履》《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仍为人们广泛运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秋战国时期,集法家大成,韩非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