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申不害,想必大家都知道,同商鞅一样,同是战国时期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
韩、赵、魏三国分晋后,韩哀侯灭郑国,
所以申不害出生于郑国,出仕于韩国。
韩国兼并了郑国后,国土面积进行了扩充,也只能算中等国家。
韩昭侯支持申不害在国内推行变法。
在政治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对各级官吏进行绩效考核。
在经济上,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并给予优惠减免政策。
在军事上,统一国家警察,军令合一,积极开展军训。
变法一度使韩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一跃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但是申不害变法过度依赖君主CEO,不能保证CEO的政策连续性,一旦这届CEO下台后,继任完全可以推翻上届的政策。果不其然等韩昭侯死后,法令也就容易被废除,也就不够彻底,变法也就随波逐流了。
但即使韩国没有“围魏救赵”的案例发生,韩国也只是在为面子在争斗。
韩国继承了郑国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劣势。
当年郑桓公为后世子孙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但是这块中原腹地,乃是“咽喉九州”之地,虽是弹丸之地但资源丰富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韩国灭了郑国后,索性迁移都城于新郑,自然看出资源是有多诱人的!
由于地处中原,集成了郑国的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小的一个,所以韩国自然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下手的目标。果不其然,公元前年,韩被秦国所灭。
即使申不害变法成功,上限也达不到楚、赵,最多只能跟魏国平起平坐。既没有秦、楚的纵深腹地,也没有齐的丰衣富饶。何来的争霸之心,剩下的只是在为韩国这块国土上曾经的辉煌遗留的面子而争斗!
图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