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八百里秦川成富饶,打造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TUhjnbcbe - 2025/4/10 21:50:00

郑国,生卒年月不详,战国末期韩国人,即今天郑州新郑市人,著名水利专家。

秦王嬴政十年,即公元前年,郑国受韩国国君之命出使秦国,游说秦国兴修水利,企图消耗秦国国力,以阻止并延缓秦国对韩国的兼并战争。不料秦王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征调大量民工由郑国主持开凿工程。

工程进程中被秦王察觉,秦王欲杀他,他说服秦王,该渠凿成对秦国更加有利,因而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此灌溉渠西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

利用泾水含泥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功效。历史记载,此渠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名曰郑国渠。”

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

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郑国渠开历代引颈灌溉之先河,是中国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作为主持此项目的设计者,郑国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创造了“横绝”技术,使渠道跨过冶峪河、清河等大小河流,把常流量拦入灌溉渠中,增加了水源。

他利用横向环流,巧妙地解决了粗沙入渠堵塞渠道的问题,又使细沙随着水流冲入田野形成淤灌,造就沃野良田。这些都表明,郑国在当时就已经掌握了十分丰富的河流水文知识。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百里秦川成富饶,打造古代三大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