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李立新姓氏根亲文化是河南独具特色的优势文
TUhjnbcbe - 2025/1/25 22:09:00

姓氏根亲文化是河南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资源

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姓氏根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特有的文化资源。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和血脉之根,中华民族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她的树根深植于中原大地,所以说:中原根深,则华夏叶茂。河南应通过对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宣传、发扬、光大,到达培根、养根的目的,把中华民族的文脉血脉的根养护好,使中华民族枝繁叶茂,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

一.姓氏根亲文化是凝聚全球华人强有力的纽带和桥梁

姓氏根亲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纵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涵盖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各个层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普及面最广、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桥梁纽带。

其一,姓氏根亲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海内外华人的寻根热持续升温,中华大地出现了根亲文化热,在首届全球根亲文化盛事颁奖大典上,还评出了“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的具体表现。充分挖掘根亲文化优势,可以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搭建一个富有包容性的平台。

其二,姓氏根亲文化是扩大中原文化对外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利用河南丰厚的根亲文化资源,凭借其特有的文化亲和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扩大中原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宣传河南,提高河南在海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其三,姓氏根亲文化是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助推器。利用河南的根亲文化优势,开展大公关战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华人企业家到河南投资兴业,促进经贸交流合作,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寻根为纽带,深入挖掘更多的人脉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开放带动主战略的实施,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其四,姓氏根亲文化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抓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汇聚全球华人的力量。华人华侨漂流在外,故国的一切或已渐行渐远,但是血缘姓氏却把他们与祖地联系在一起。利用根亲文化所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华侨来河南寻根谒祖,通过“寻根、育根、培根”,加强同海内外华人华侨的联系。

二.河南历届领导对姓氏根亲文化都极其重视

对于河南的姓氏根亲文化资源,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进行了持续的宣传和开发。

三.姓氏根亲文化是河南的优势资源

河南既是中华民族主要的起源地,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著名学者许顺湛曾精辟地论述了中华文化、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和河洛文化的关系,他说:“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河洛文化!”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滥觞,至夏商周三代达到第一个高峰,形成“河洛文化”;循此继进,扩展到中原地区,历经秦、汉、魏、晋、唐,至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原大地,源发于河洛故土。河洛文化的内涵包括产生于这一地区的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夏、商、周三代文明,老学、儒学和墨学等中华元典文化,以及此后的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与佛教文化等等,此外,在盘古开天地、夸父追日、河图洛书、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中,已隐藏着中华民族精神起源的密码。如此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母文化、主流文化,客家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等都渊源于河洛文化。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在中原。

狭义的中原指河南,在河南与全球华人根脉关系密切的地方有六:

一是河南桐柏县、泌阳县,“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里是“中国盘古之乡”和“中国盘古圣地”,一年一度召开盘古文化节。

二是河南淮阳,这里是“定姓氏、制嫁娶”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建都之所,太昊伏羲陵所在地,这里曾一年一度举行“中华姓氏文化节”。

三是河南新郑和郑州炎黄二帝巨塑,新郑是“炎黄子孙”公认的始祖黄帝的故里故都所在地,一年一度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位于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炎黄二帝巨塑位于黄河之边、邙山之巅,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雕塑,是全球华人寻根黄河、拜谒始祖的不二之选。

四是河南内黄县,这里有颛顼帝喾陵,颛顼、帝喾位列“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二帝陵因此也成为了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这里一年一度举办颛顼帝喾陵祭祖节。

五是洛阳王城公园“根在河洛”碑和巩义市的河洛汇流处,客家人自称“河洛郎”,认定根在河洛,这两处是客家人的故国家园。

六是“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固始县,这里是陈政、陈元光父子,王潮、王审知兄弟,以及郑成功、施琅这些与闽台关系密切的人物的故乡。为数众多的闽台及海外华人有一种“固始情节”,因为在他们的家谱中,均明白无误地记载着祖上来自“光州固始”,固始成为今天大部分闽台人寻根谒祖的目的地。从年开始,固始县每两年将举办一次“中原根亲文化节”。

除此之外,西华县有女娲城,女娲抟土造人,和伏羲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亚当和夏娃”。西平县是嫘祖故里,嫘祖是黄帝正妃,丝绸就是由她发明的。南乐县是发明汉字的黄帝史官仓颉之故里,现存仓颉陵和仓颉庙。河南作为中华姓氏的主要起源地,还是很多姓氏的祖根地,如李姓的祖根地在鹿邑,王姓的祖地在洛阳,张姓的祖地在濮阳,刘姓的祖地在鲁山,黄姓的祖地在潢川,陈姓的祖地在淮阳,林姓的祖地在卫辉市等等。年,河南省淮阳县、河南省新郑市、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省开封市、河南省固始县被评为“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河南省郑州市承办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河南省商丘市承办的商丘国际华商节荣获“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的称号。

文献中被称为“三皇五帝”的共有12位,即:伏羲、女娲、燧人、炎帝、黄帝、祝融、共工、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他们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大都出自中原或主要活动于中原。

享誉海外的“客家人”就是由中原人多次南迁形成的,他们的家谱里都记载着祖根在河南的河洛一带。他们操中原古音,习中原古俗,不忘根本,以“根在河洛”为荣。经考证,台湾百家大姓中有76姓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约占占台湾总人口的85%以上。在台湾的大姓中,有63姓的族谱里均记载着其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固始县。所以厦门大学黄典成教授曾撰文指出:“台湾同胞的祖根,年前在福建,年前在河南”。

据河南省社科院的研究发现,河南在寻根方面具有开发价值的姓氏有个、遗存处、河南籍名人个。其中,在依人口多少而排序的个中华大姓中,有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前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因此,可以说,河南是中华姓氏资源第一大省,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在中原,全球华人祖根在中原,老家是河南。

四.河南姓氏根亲文化的研究与联谊情况

随着20世纪80年代寻根热的兴起,河南作为姓氏根亲文化资源大省,成为海内外华人主要寻根谒祖的目的地,河南姓氏根亲文化的开发利用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五.对策建议

进一步挖掘河南的姓氏根亲文化资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1.筹建中华姓氏文化园

2.编纂《中华姓氏大典》大型系列丛书

3.召开“豫闽台姓氏文化高层论坛”

4.试点成立姓氏宗亲组织

5.规范引导各地宗祠建设和家谱编纂

(执笔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博士)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立新姓氏根亲文化是河南独具特色的优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