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落脚到扎根再到价值实现,新
TUhjnbcbe - 2025/1/3 19:45:00
白癜风个性治疗 https://m.39.net/pf/a_13358730.html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延辉

11月18日,时隔近半年后,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硕博连读毕业后招引到新郑市发改委工作的青年人才宋海杰又迎来了“幸福时刻”。

当天,新郑市首批引进故里英才购房补贴发放,宋海杰一次性拿到郑州市和新郑市两级购房补贴共15万元。

引才聚才,“住”是基本保障。为缓解人才住房问题,今年5月28日,新郑市故里英才公寓正式投用,包括宋海杰在内的近百名青年人才拎包入住进了温馨舒适、功能完备的青年人才公寓。

“提供过渡期免租住房,我们在新郑很快‘落脚’;购房补贴的发放,帮我们在新郑‘扎根’;一系列人才政策的落实、发展平台的搭建,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在新郑安心创业、实现价值。”宋海杰深有感触地说。

“筑巢留凤”,新郑拿出真情实意、真金白银,让人才安居乐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双双硕士研究生毕业的“90后”郑明博、苏航也是新郑市首批引进的故里英才。两人同班同学,是一对情侣,学的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今年3月份一同招引到新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一个在市政工程建设科,一个在村镇科。

“我们俩硕士毕业,每人可享受8万元的购房补贴,加一块刚好16万元,首次购房已签合同。”苏航脸上洋溢着幸福,“我家是吉林的,新郑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明天上午我们俩先领证结婚,下午就去交房子首付。”

让人才从“落脚”到“扎根”,新郑给予满满诚意。新郑市委组织部和房管部门的党员干部带着青年人才去好楼盘选房,还推出专项购房优惠政策。“购房在减3万元的基础上,再打8.9折。”郑明博说。

创造人才“愿意来”的条件,制定人才“愿意留”的政策,让各路“千里马”在新郑“才有所居、才有所用”。“我爱人的工作安置也已得到落实,我们一家人很快就可以在新郑团聚。”宋海杰说,政府有序解决配偶工作、随迁子女入学等后续问题,没了后顾之忧,能够更好地扎根新郑、安家新郑,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增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的“宽肩膀”和成事的硬本领。

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政府“筑巢”,人才乐业。工作八个月来,青年人才谈得最多的是:“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身专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做点贡献,感觉很有成就感。”

“90后”姚望、万郁葱也是一对情侣,分别是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和英国阿斯顿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有了这么一笔购房补贴,两人购房、安家的底气更足,干事创业的干劲也更大。

“在这里,不仅能安居,更有用武之地,新郑市充分考虑青年人才的个人意愿和所学之长,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姚望说,“自己学的是旅游规划,安排到黄帝故里景区管委会工作,新郑打造黄帝文化历史名城,大有可为;女朋友学的是战略市场管理,熟悉电商领域,安排到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工作,正计划组建电商团队,帮助更多人创业就业。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河南省实施的“十大战略”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在首位。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新郑市抢抓人才发展“窗口期”,储备培养一批适应新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青年人才队伍,从年开始实施“故里英才引进计划”,每年拿出名事业编用来招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并在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生活待遇、住房待遇、事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优厚条件和广阔平台,优化“引、育、用、留”全链条,构建优质人才发展生态,在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的奋进征程中,让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聪明才智竞相涌流。

编辑:陈浩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落脚到扎根再到价值实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