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水浒传》及众多以宋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中,可以了解到宋人的饮食文化。然而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也许并非都是真实的宋朝。例如《水浒传》中,好汉们一刀砍下两斤牛肉吃,可能并不存在。现在我们来看看宋人的饮食习惯到底是怎样的。
与东亚的自然环境有关,中国农业形成较早,五谷自古就是中国人的主食。在《黄帝内经》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补”之说。麦子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最初种植于两河流域,四千年前传入中国。但小麦的外皮较硬,不易脱粒,因此口感较差且不易吸收,因此至唐代,小麦一直被视为杂粮。
自唐中后期起,水磨技术的发明,提高了小麦的加工效率,全国南北许多地方都开始种植小麦,小麦便正式取代粟(小米),成为主粮。北宋东京市场上,面条品种繁多,主要有馒头、包子、胡饼、汤饼等。宋王长史曾说:“现在俗俗把面条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之人,皆称面条”,可见宋人把面条发酵后的食物都称为馒头。蒸饼和炊饼都是馒头的别称,所以武大郎卖的馒头很可能是馒头。
包子,和馒头有很深的渊源,至今还有南方人把包子叫做“肉包”。在《东京梦华录》中,有一本书,记载东京街头有“梅花包”、“鳝鱼包”、“诸色包”等各种馅料,颜色各异。
五彩包子
胡饼是北宋时大受欢迎的烤面食品,上至宫廷,下至夜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宋时期有一种主流的面食叫汤饼,宋人称之为“煮面谓之汤饼”,实际上是一种面汤。
在中国南部,主要的粮食是大米,而南方是大米的原产地之一。通过运河,大量的大米被运往当时的东京,成为了人们的主要粮食。宋朝人主要把米做成米、粥、糕、粽子等。
《水浒传》中各路英雄好汉,动不动就切2斤牛肉吃。但是这一现象在宋代是不可能发生的!牛是宋朝重要的农耕物质,禁止乱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吃得最多的肉,是羊肉,猪肉,狗肉,鸡,鸭等家禽。
受数百年胡风影响,羊肉是宋朝人最爱吃的肉类,甚至在宋朝还流行吃“贵羊贱猪”。宋宫的肉食以羊为主,在影视剧《清平乐》中就有烤羊肉、烤羊肉饼等食法。清平乐中的宴席
在皇室的引导下,整个社会都非常喜爱羊肉。民间艺术中,有著名的东京都羊肉招牌菜馆,如薛家羊饭和李七羊肉。宋代的养羊业非常发达,中央专门设立了“牧羊司”,“掌牧羊”,各级政府也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北宋就有了这样的风气,基本是家养羊。
但是还不够吃,北宋每年都从辽国和西夏进口绵羊。宋人时期,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专门卖杂碎的摊子,这与当时烹饪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密切相关。东京人的饮食结构中,水产品所占比例在逐渐增加。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卖鱼小贩的生意非常红火:“卖生鱼用浅桶,用柳叶串,用清水浸过,或沿街贩卖。每天早上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儿千千万万担入门.”
在中国,饮食既有粗俗的一面,又有讲究的一面。例如,北宋人很喜欢现在就吃活鱼。在北宋晚期,由于达官贵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所以逐渐流行开来的一种叫“鱼丸”的东西。根据《东京梦华录》,达官贵人喜欢在自家的鱼池边钓鱼,钓到合适的鱼后,在水边请大厨切成鱼片,大快朵颐。
除肉食外,北宋素菜也十分丰富,特别是佛教盛行,不少居士也吃素持斋,甚至有读书人专门到寺庙去吃斋。许多人追求素菜,使它变成一种独立的系统。北宋时期,“东京梦华录”中出现了大量的山珍海味,如假河豚、假野狐等。曾经专门写过《菜羹赋》的苏轼推崇素食主义,许多仰慕他的文人雅士也纷纷效仿。所以豆腐,面筋等就开始流行了。
三、茶酒文化独特
《水浒传》英雄豪杰常以大碗喝酒。饮酒之风在北宋确实很盛行,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皆无酒可饮,所以酿酒非常发达。比如宋代的光禄寺下面就有酒坊,负责宫廷中酒的酿造。宋初年,内宫每年酿酒仅需石,而半个世纪后,仁宗每年酿酒八万石,可见宫廷酒量的增长。
北宋初年,武松饮酒为官府所垄断,但随着酒量的增长,民间许多富商也都盯着这一块肥肉,于是在商人的经营下,出现了“买扑”,即允许私家开酒馆酿酒,但赢利后必须分给官府一部分利润。
在徽宗时期,汴京有72个大型酿酒作坊,规模庞大。一个叫《矾楼》的饭店,就是“京师酒肆之甲,酒徒常有千余人”,可见当时饮酒的盛况。宋酒与前代相比,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羊肉入酒、花酒等,都是宋代新酒。在《本草纲目》中有关于“羔酒”的记载,见于宋宣和年间。
中国人饮花酒的风气,在唐朝时已经盛行开来,到了宋代,已经进入非常鼎盛的时期。宋人喝的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片茶,一种为散茶。薄片茶是一种压制成饼状的茶,以建阳茶闻名。散茶为草茶,两浙出产最好。
宋徽宗曾亲笔写过一部《大观茶论》,介绍宋代的采茶、制茶、品茶、斗茶等社会风气。皇亲国戚亲手做的书,可见宋人对饮茶的喜爱。最受人们称道的北宋品茶比赛,是一场很受欢迎的茶艺比赛——斗茶。
斗茶的核心在于斗茶品质的高下,斗茶采用的是片茶,对叶、水、器皿及斗茶者的点茶技术要求较高。胜败的标准,是看茶表面产生的泡沫的持久性和水痕多少,以泡沫鲜白,无水痕为佳。由于宋人的茶风影响范围很广,因此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开始开设茶馆、茶馆,成为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
文史君曾说:宋代是中国饮食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中原地区农耕文明高度发展,商业逐渐繁荣,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特别是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出,北宋时,饮食多元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南方水乡鱼稻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宋人的饮食文化可谓是中国饮食文化之大成,我们今天的饮食结构在宋代已基本成型,且有许多佳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