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数字看成就分区域抓重点让新郑各美
TUhjnbcbe - 2024/9/13 23:03:00

编者按:年,新郑市按照“南动”发展定位,对标产业发展一流、城乡建设管理一流、生态环境保护一流、社会治理水平一流,在郑州市、全省乃至更大范围争创一流、争当示范的发展目标,决定实施强化党建引领、城乡建设管理提质、产业升级提速、文化特色彰显、生态环境改善、人才队伍建设、治理能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民生福祉增进“九项工程”,积极推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旨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小城市。

“九项工程”实施一年来,

进展情况如何?取得哪些成效?

遇到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应对?

本期

小编为大家带来

九项工程巡礼系列报道

《分区域抓重点提升治理水平》

去年以来,新郑市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点,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努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分区域定重点,努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北部邻近省会主城区的南龙湖片区,力争社会治理都市化;在主城区依托智能装备,努力做到城市管理精细化;在乡村则根据地域特色风俗,形成差异化的社会治理方案。

北部都市化

以南龙湖为中心地区新郑市北部龙湖、孟庄、薛店等乡镇,是省会郑州的南大门,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人口超过70万,也是社会治理难题的高发区。

前不久,据群众反映,因开发商未兑现承诺配套建设小学,辖区锦艺城小区10余名业主煽动维权,部分业主甚至扬言,如得不到合理解决将集体上访、堵门堵路,甚至进京上访。

了解具体情况后,龙湖派出所社区民警立即报告沟通相关部门及时介入。期间既当调解员又当侦查员,给业主、开发商双方讲道理、释法理、论情理,阐明法律后果。经过近2个月的艰苦斡旋,无数次的奔走调解,一场即将爆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成功化解。在南龙湖,参照郑州主城区都市化模式,配备社区民警,并设置基层问题响应机制,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维护了辖区的平安稳定。

在南龙湖,环境整治是考验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新郑教育园区荆垌社区紧邻地铁2号线,地区南龙湖中心地带。驻地犹如天井,被七八层的城中村四面包围。“一个市场,一所公办小学,四个幼儿园,都集中在一条路。”社区门前道路上,一学生家长说,“整改前,路边店铺突店经营,接送孩子,堵上个把小时是常事。如今全拆了,交通好多了。”

“拆这些违章建筑,的确作了不少难。”包村干部沈振东是社区改造工作的总指挥,他说,一个帐篷,年租金几万元,真金白银,咋会不难?“可是往深里一想,路不堵了,孩子们方便了,得民心,就不难。”沈振东说,拆除违章建筑,改善社区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动群众,县级干部包村、科级干部包组、党员干部联户,践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推动社会治理工作。

为发动沿街商户,采取“门前五包”,引导商户从“被动的行动自觉”向“主动的思想自觉”转变。发挥辖区内高校、企业众多优势,组建了万人文明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实践,共建共治共享。

“关键看党员干部。”距荆垌不远的沙窝李社区主任李兴旗,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通知家人拆除自家后面的两间临时帐篷。“媳妇说一月租金元,我说不管多少,必须拆,群众看着咱。”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于是,一场环境整顿的热潮在以南龙湖为核心的城乡接合部全面展开。在城中村、地铁站口、商业区、国道,以“拆”字当头,打治并举、以拆带治,南龙湖大变样。

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对接省会都市区。新郑市实行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挥部合署办公,推行“网格化+路长制”模式,建立“覆盖全面、重点突出、责任明晰”的管理网络,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城区精细化

前不久的暴雨,新郑主城区排水设施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期间,新郑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巨大的液晶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城区各积水点实时画面,值班人员注视着屏幕上的城市管理部件运行异常提示。

“城区哪里积水多,哪里排水出现问题,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新郑市有关负责人说,散布在城区各处的信息收集人员将有关文字图片发回平台,平台通过监督受理系统向新郑市城管局发送指令信息,工作人员根据现场处置,并反馈指挥中心。

“指挥平台就像一条流水线,每天处理各类问题件以上,每月近万件,去年处理10.9万件,结案率99.9%,按期办结率达93.22%。”新郑市有关负责人说,遍布城乡的两千多个监控摄像头、每平方公里一名信息采集员、城管热线电话及市民随手拍手机APP是流水线的“千里眼”、“顺风耳”,收集信息后分类确权,派遣责任单位处理,直至督办考核。

为实现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新郑市把公安监控、“蓝天卫士”、工地扬尘监控、建筑垃圾监控以及农林监控等多个平台两千多个监控点位和52个流动信息采集员整合为城管同步指挥平台——新郑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着重对私搭乱建、违规运输、垃圾焚烧、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天候动态监管,发现问题30分钟内反馈,2小时内处置反馈。

在新郑市创文、创卫工作中,指挥中心主动对标,精细梳理,全区域、全覆盖、全时段采集,查摆晾晒,保证了创卫、创文秩序常态化,在每年全球瞩目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数字化城管系统再立新功,全天候监控拜祖线路周边城市部件运行情况,确保大典顺利进行。

乡村文明化

在乡村,新郑市以文明乡村创建为切入点,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根据地域特色民俗,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在新郑市和庄镇,为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以“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全市提升”活动为抓手,整合文化、民政、组织等部门资源,投入万元,新建村级党组织阵地3个,改扩建4个,规范提升7个,打造党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个、党建+综治中心示范点8个。

和庄镇还依托地域风俗特色,着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治理。

在和庄镇老庄刘村,一向爱说爱笑的村民刘长印,正张罗着通知村剧团成员,当晚到龙湖镇演出。近年来,和庄镇依托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上百场次,村豫剧团每周定期为群众送去文化大餐,高标准建设的农家书屋得到群众的高度肯定。按照培养一批带动一片的原则,培养一大批文化能人、村级文化骨干。尹庄的酷走队、河赵旗袍队、西高的军鼓队、陆庄的广场舞队……已经成为党的政策宣传队、干群的连心桥。

在新郑城关乡,为发挥文明典型引领作用,成立由12名先进党员组成宣讲团,开展经常性宣讲活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同志。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典型选树活动,共评选出“好公婆”名、“好媳妇”名、“十星级文明户”户、“美丽庭院”59户营造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做模范的良好氛围。

社会治理越细致入微,百姓日子才能过得越宽心。新郑市正在用务实的作风、更加精细化的措施去对接百姓需求、回答时代考题。

官微矩阵

新郑发布新郑融媒新郑广播电视台

新郑融媒记者:孙瑞

编辑:高冉责编:陈扬

主编:刘丽敏

1
查看完整版本: 数字看成就分区域抓重点让新郑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