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市场沾“彩”就贵背后“有局”
不久前,纽约苏富比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一件估价仅为800-1000美元的民国仿乾隆粉彩瓶终以1800.25万美元天价落槌。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瓷器杂项有望接过书画在拍卖市场领涨的接力棒。其中彩瓷无疑是最夺人眼球的一类。 珐琅彩现,必见天价 。然而这顶着 宫廷御用 、挂着 流传有序 的珐琅彩瓷瓶真的堪当 天价 吗? 皇家御用
不等于存世稀缺 珐琅彩瓷器的存世量究竟如何?对于极富传奇色彩的珐琅彩瓷,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收藏家姚*有着和当下许多专家迥异的解读。 根据姚*所提供的研究资料,仅雍正四年,雍正皇帝曾先后23次赏出珐琅彩瓷266件,赏赐如此之多,烧制的数量当然一定不少。从清宫档案来看,乾隆三年,乾隆一次就命造办处将甜白瓷瓶120件全部烧成珐琅彩;乾隆七年六月初六,又传旨将烧瓷器处所进甜白瓷器390件交珐琅处画珐琅用;乾隆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宫里收到珐琅瓷器448件。由此可见,在清三代时期,珐琅彩的烧制数量不在少数。 此外,存世量的统计也不能仅凭陈设档案。姚*分析,珐琅彩瓷进宫后一般有4个去处:一是乾清宫收藏;二是各宫殿陈设;三是大部分给膳茶房做实用器,如乾隆五十八年御膳房清点现存乾隆款的珐琅瓷器309件、道光二十三年御膳房现存珐琅瓷器1361件;另外多余的存到瓷库。从史料判断珐琅彩现今存世量远不止几百件。 与学术史料的研究针锋相对的是市场一线的反应。资深拍卖师、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对珐琅彩瓷的稀缺确信无疑。 珐琅彩在艺术品领域中属于很特别的一类,是中西合璧的。我国其他年代的瓷器和西方艺术有距离,而珐琅彩是最受西方人喜爱的,多被带到海外。 季涛分析,国内的稀缺性,海外的影响力,二者合力成就了珐琅彩频现天价。 宫廷拍品 制胜靠 流传有序
一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 古月轩 题诗 锦鸡花石 图胆瓶,曾于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992万港元成交,买家正是 玫茵堂 ,今春再次露面,14年间,身价涨了18倍。 这就是宫廷拍品的制胜法宝,讲的就是流传有序。 姚*说。目前很多国内的拍卖公司都在组织海外专场,从海外知名藏家处入手大量的艺术品。藏家对品相完美、拥有显赫历史背景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需求强劲。 而作为珐琅彩,这个曾为 宫廷御制 的小众门类正好应对了 显赫历史 、 新兴市场 等种种关键词。 北京保利拍卖公司艺术顾问刘新惠则表示,无论在艺术性的理解和价格可接受程度方面,珐琅彩相对于书画都有着更广泛的 人缘儿 。 从过去的拍卖记录来看,珐琅彩总是能在瓷器杂项这个门类中创造出不俗的成绩,在于珐琅彩比瓷器更易保存,比书画更好理解,更为藏家喜闻乐见。 刘新惠说。 寻常藏家 私人交流日渐频繁 海外市场上中国艺术品拍卖火爆,天价频现,国内不少藏界人士对交易的真实性表示了很大的忧虑。但据资深拍卖师季涛介绍,虚假作价也需要交纳一笔为数相当可观的手续费。在商言商。如果排除拍卖虚假交易的可能,拍出天价的文物背后必然是实力雄厚的富豪。对他们而言,买文物当然也是一种投资手段。 艺术品和投资股市、房市本质上是一样的,也是一种投资。 姚*说。 采访过程中,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国内艺术品市场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然而由于目前拍卖市场并不规范,很多在跟着外国拍卖公司的指挥棒转。 拍卖市场的乱象让人看不懂,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与藏家的私人交流和交易上。据姚*介绍,目前很多收藏家选择在俱乐部、私人会所和沙龙中进行交易。 不被拍卖市场左右,不跟着海外的指挥棒跑,多接触真正的藏家,与懂行的人交流才是上策。 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