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月,自然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大家马上会想到李白那句赠别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千古名句,千古流传。李白生活在唐朝,而在李白之前,约有一千多年,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为我们描绘了烟花三月的美好世界。
早上在操场散步,有人提议讲《诗经》。我说,那就讲《诗经》中的三月吧,你知道有多美。
且慢,现在尽管已进入阳历3月,但农历还在二月里,今天才二月十一,离三月还有一段距离。还不单单如此,《诗经》里的历法,夏历之外,还有周历,比如“一之日”“二之日”指的就是周历。夏、商、周三代历法不同,夏历以一年的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商朝以十二月为岁首,周朝则以十一月为岁首。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计算一下,农历三月就是周历的五月了,好在《诗经》里没有用“五之日”。
举例说,《诗经?豳风?七月》写道里:“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翻译过来就是:十一月北风呼呼吹,十二月寒气刺骨凉。正月农具休整好,二月下地春耕忙。这是《诗经》中周历、夏历互用的一个例子,分别描述了不同月份的生产生活情况。
《诗经》里的三月,该有多么美,上面的这个例子,可看作“劳动美”。
《诗经?郑风》里有一首《溱洧》(zhēnwěi),反映的就是三月的情形: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
翻译过来,就是——
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畅。男男女女来游春,手拿兰草求吉祥。妹说“咱们去看看?”哥说:“我已去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确实好玩又宽敞。男男女女喜洋洋,相互调笑心花放,赠朵芍药表情长。
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清又凉。男男女女来春游,人山人海闹嚷嚷。妹说“咱们去看看?”哥说“我已去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确实好玩又宽敞。男男女女喜洋洋,相互调笑心花放,赠朵芍药表情长。
溱和洧是两条河的名称。这是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男男女女在溱河洧河岸旁游春的诗。河水历来是诗人喜欢引用的对象,水的灵性在于它昭示了千古的诗心:柔顺、缥缈、浩瀚、汹涌、传情。《溱洧》里阳春三月,河水清澈,一群小伙子和一群小姑娘淌着清冽的河水,有说有笑,一边嬉戏一边互赠着礼品,气氛温暖,洋溢着爱的芬芳。
《论语》说:“郑声淫”。郑国的都城在今天的新郑,是一个大都会,民间一直流行着男女在溱洧等地游春的习俗,所以多言情之作。朱熹说:《郑风》21篇,大多为“淫奔之诗”。这是《论语》和朱熹的观点。杜甫的《丽人行》中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阳春三月,天气变暖,万象更新,正是人们奔向大自然的美好时节。今天看来,这些美丽的诗篇反映了《诗经》中的“爱情美”。
有人说,最美的情话在《诗经》里,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有人说,最美的花儿在《诗经》里,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人说,最美的女子在《诗经》里,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世间的美有千千万,《诗经》里的美却总是与众不同。
在《诗经》里,三月是丰富多彩的,有烟花,有婚恋,有劳动,更有悲欢离合,正是其中的这些酸甜苦辣,让我们体会到了古人的那些“美好”。(文章来源:李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