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座有着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在年创造了亿元的GDP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地市之首,再次彰显了其作为省会城市的经济实力。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放在河南全省,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一、省域龙头郑州经济总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省
早在年,郑州市GDP总量就已突破万亿元大关,此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遥遥领先于河南省其他城市。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郑州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再接再厉,GDP总量达到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虽较上年的8.2%有所回落,但在全省各地市中仍名列前茅。
郑州之所以能保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密不可分。作为中原腹地的核心城市,郑州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全国"米"字形高铁网络中占据关键位置。以郑州为中心,公里范围内可以辐射近4亿人口,公里范围内可覆盖全国90%的人口。因此,无论是把资源汇聚郑州,还是从郑州向外输送产品和服务,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便捷的交通为郑州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近年来,围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等领域,郑州积极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比如,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一国家战略平台,大力发展航空货运、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口岸经济。作为河南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被赋予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国家使命,其进出口总额一度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放眼未来,郑州必将借助更高水平开放这个"助推器",书写更加辉煌的经济发展新篇章。
二、多点支撑主城区与县域经济相得益彰
郑州作为一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特大城市,其内部也呈现出多极支撑、多点开花的发展态势。从主城六区看,郑东新区、金水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惠济区正在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为郑州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例如,定位为创新引领示范区的郑东新区,着力打造以金融商贸、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群;而主攻先进制造业的经开区、航空港实验区,则重点布局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铝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链。
与主城区相呼应,郑州各县市也纷纷找准自身定位,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错位发展、创新发展。比如,巩义市立足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高端铝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密市依托服装家居、智能制造等传统优势,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新郑市则重点发展现代食品制造、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可以说,主城区与县域经济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共同构筑起郑州经济发展的坚实底盘。
当然,支撑郑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既有硬件设施的持续完善,也离不开软实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郑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比如,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时速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和时速公里跨座式单轨列车,建成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通过搭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来郑创新创业。郑州还积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不断强化省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GDP总量跃升的背后还有诸多亮点
纵观郑州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单单GDP总量的快速增长已经十分亮眼,但背后还有更多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