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州一带
河南省会郑州市地处土地肥沃的中原地带,目前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仅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大河,就是黄河,也没有像样的湖泊湿地等。但早在年前,这里却气候湿润、遍布森林,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色;当时仅全国知名的大泽就有3处,分别是西北部的荥泽和东部的圃田泽、皛泽,可惜现在都已消失不见。
其中,要属皛泽的名字最有讲究,因为这是一代文圣孔子亲自起的。据说春秋时期,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战火连绵的现实忧心忡忡,不顾年老体弱,坐着牛车,率领众门徒奔走四方,周游列国,传播为圣明除弊事、为万世开太平的仁政思想。
孔子周游列国他最早从家乡鲁国出发,过卫国,穿宋国,跨陈国,于某日中午抵达当时郑国国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的东部屏障——马陵岗,向东面眺望时,只见强烈的阳光铺满一大片白茫茫的水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风景无限。孔子顿觉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叹道:“白茫茫者,皛也。”从此,这个大泽拥有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名字。
由于孔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皛泽的名字被正式确定下来,连周边的陂地、高岗也开始沾光,皛泽陂、皛泽岗、皛泽保、皛泽里等名字开始大量出现。皛泽之畔甚至出现了个冉家村,据说是孔子学生冉有的后代居所;耕读之风也开始在周围的乡村流行,元代蔡国公张珪,明朝户部尚书张孟男、兵部尚书铁铉等人都出自皛泽岸边的几个村庄。
大沼泽景象
据历史记载,皛泽曾经有上万亩面积,覆盖今中牟、尉氏、新郑三县交界一带,最南延至洧川、长葛县域,哺育了周边各县一代又一代百姓,其丰沛浩渺的水面到宋代还存在。不过明代以后,环境巨变,郑州地区开始干旱,风沙严重,水面萎缩,皛泽的水面各自断开,形成了所谓中牟“八泽”,到了清朝中期就全部淤为平地了。
到了今天,昔日的皛泽之上已将建起了国际航空港区,昔日的皛店村建起了高铁车站,晶泽陂、皛泽岗等则完全与城区融为一体;茫茫皛泽,飞鸿远影,化作大地深处的泉源,继续滋润着这方土地,养育着这方人民。
今日航空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