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魏文侯的人格魅力
TUhjnbcbe - 2024/7/14 2:48:00

我们从人和角度分析魏国崛起的原因,依次解析了魏文侯团队里面的重要成员:卜子夏、田子方、李克、吴起、西门豹、乐羊。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评析,让我们比较全面认识了魏文侯时期魏国的人和。不过,对于魏文侯本人,我们尚未进行独立而系统的剖析,本章将完成这一工作。本文根据几个历史典故,结合之前涉及田子方、吴起、李克、乐羊等人的文章,从魏文侯与他的团队成员关系、与其他诸侯贵族关系、与山间野人关系这三个角度,深入分析魏文侯的政治理念,了解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

一、魏文侯与他的团队成员关系

魏文侯的团队成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之为师,即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另一类是任为臣属,例如李克、吴起、西门豹、乐羊等。对第一类人,魏文侯的态度是尊敬的、谦卑的、信任的,对第二类人,魏文侯的态度是信任的、支持的、严肃的。

魏文侯对这两类人的态度有所区别,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的功能不同:

第一类人主要给魏文侯提供思想理念方面的服务,但并不占用团队的权力资源,不管这种服务的作用是大还是小,他们对魏文侯的权力基础没有威胁。

第二类人就不同了,他们虽然是臣属,但却掌握着魏国的实际权力。比如:李克主持魏国新政,权势很大;吴起手握攻秦大军的领兵权,后来又掌管河西之地的行政权;西门豹以强势手段掌控邺城,也算邺城之主;乐羊担任攻取中山国的主帅,手握重兵,肩负重担。在这种情况下,魏文侯首先对他们要正确使用,就是尽量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那么,信任与支持就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人出身不算高贵,个性极强,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很有争议。李克新政会得罪权贵,吴起名声不佳,西门豹残酷镇压地方豪强。如果没有魏文侯的信任与支持,别说取得功绩,他们能够全身而退就算不错了。同时,魏文侯对这些人也必须有所辖制与防范,毕竟他们各自掌控一定的实权,稍有不慎,这些权力也会反噬魏文侯自己,所以,魏文侯对他们的态度是严肃的。

应该说,能够像魏文侯这样处理团队成员关系的诸侯君主是很少的,这需要政治高度、管理艺术与性格品德的有机结合。他知道一个政权需要系统成熟而又符合实际的政治理念来支撑;他也知道对团队成员既要信任与支持,也要管理与要求;他还知道一个团队既强调功绩,也重视德行。在一个强权恣意、军阀横行的疯狂年代,魏文侯能够兼具政治高度、管理艺术与仁义品行,实属难得,魏国强盛是可以预见的。

二、魏文侯与其他诸侯贵族关系:

《资治通鉴》记载:韩、赵分别向魏文侯寻求结盟,希望能够借此消灭对方,而魏文侯都拒绝了,理由是:魏国与韩、赵两国都是兄弟关系,不能帮助一方攻打另一方。起初,韩、赵两国国君因为被拒绝而非常恼怒,当他们得知魏文侯的本意后,对魏文侯十分钦佩,纷纷前来朝拜。

魏文侯以兄弟之国对待韩赵两家,两家对魏文侯亦是心怀感激,但这是否说明魏文侯只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厌恶战争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正好相反,在各诸侯中,魏文侯的扩张动作是最大的。西面,侵占了秦国的河西之地;东面,吞并中山国;南面,联合韩赵,打压楚国;而夹在楚魏之间,曾经在春秋初期强盛一时的郑国,居然成为这场争斗的牺牲品。公元前年,韩国攻占郑国国都新郑,郑国灭亡。其实,郑国的领土是被韩魏两家瓜分的,韩国占领了以新郑(郑州新郑县)为核心的郑国西部地域,魏国占领以大梁(开封)为中心的郑国东部地域。

很明显,魏文侯在处理与其他诸侯关系时,采取的策略就是紧密团结韩赵两家,形成三晋集团,打压周边列强。总体来说,这一外交策略是奏效的。魏文侯与韩赵两家结为同盟,除了它们都出自晋国,彼此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之外,更重要的是相对其他诸侯,韩赵的军事实力稍强。尽管三晋在政治上都属于后起之秀,但它们都出自超级霸主晋国,继承了晋国丰富的资源。而且,在晋国大夫家族漫长的内斗中,它们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可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三、魏文侯与山间野人关系

《资治通鉴》记载:有一次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忽然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要前往山野之中。原因是:魏文侯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往山野中,亲自告诉村长今天停止狩猎。

这则典故是想说明魏文侯讲诚信,即使打猎这样一件小事,他也要亲自当面与对方约定或取消约定。不过,这里隐含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就是山野村长之身份!周朝有国野之分,这是两个界限森严的人类社会团体,国人负责安全,野人负责生产,社会地位上,国人比野人高很多,即便是山野村长,与诸侯国君相比,那也是地位相差悬殊。在分封制度的发展与成熟时期,两个阶级之间的深入交流比较少。礼崩乐坏以后,分封体系内部斗争日趋激烈,公侯贵族们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需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自己,这样,国野之间的交流开始逐步深入。

魏文侯做为诸侯国君,如此重视与山野村长之间的承诺,首先不能否定他具有很高的个人素质,尊重对方人格,但是否更说明山野村长的重要性呢?在野之人数量庞大,亦不乏骁勇善战之辈,在传统分封体系下,他们没有资格参与政治军事生活,现在,竞争残酷,也没有那么多条框束缚,这支力量若能为我所用,潜力将是巨大的。如此,山野村长的重要性便可想而知了。

那么,这是否说明魏文侯的功利性太强了呢?首先不能否定,传统贵族对“野人”重视,这是战国时期斗争的残酷性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但是,其他诸侯就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吗?显然不是,楚悼王邀请吴起到楚国主持变法,奖励军功,打击勋贵,也是认识到来自底层民众的巨大力量。说明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可只有魏文侯把这项工作做得比较出色,这就是个人魅力问题了!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政治领袖,尤其是开国元首,他们都有这样的气质,就是既能够与精英阶层良好合作,也能尊重爱护底层民众,并得到来自各个阶层的信任与爱戴。也许这就是天分吧!

四、魏文侯政治理念

概括来说,魏文侯的政治理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内,实行仁厚明君型的君主集权体制;对外,实行以三晋集团为核心的军事扩张路线。

魏文侯政治理念之核心是君主集权,这一点之前已经有所分析,比如:子夏的政治思想具有一些君主集权的味道,魏文侯以子夏为师,加以借用;李克是子夏的弟子,他主持魏国新政的核心理念就是加强君主集权;魏文侯以子夏、田子方为师,借用他们的理念,但不给他们实权,以吴起、西门豹等具有政治军事实践能力之人为臣,让他们拥有实权但地位又不算太高。这些都是魏国实行君主集权的具体表现。

不过,魏文侯与集权暴君有一个重要差别,就是他把自己设定为仁厚明君。应该说,这也是受到子夏的影响。我们在分析子夏的时候说过,子夏虽然修正了孔子一些理念,比如君臣关系、致道途径、道德标准等,但也继承很多,诸如敬谨、无失、谦恭、有礼,注重诚信与人伦,追求仁道。这些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魏文侯的道德标准,进而营造出积极进取而又正直坦诚的团队风气。下面两则典故可以说明一二。

典故一:魏文侯将中山国封给他的儿子魏击,志得意满,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群臣称颂“仁君”,只有任座反对,理由是:你攻下中山国,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反而先封给自己的儿子,算什么仁君。魏文侯大怒,任座见势不妙,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对曰:“仁君”,理由“君仁则臣直,向着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魏文侯大悦,复请任座拜为上宾。

这是魏文侯处理与耿直下属之间矛盾的典型案例。其实,任座之言也不见得就是正确的,把中山国封给弟弟还是儿子,不能做为评判魏文侯是否为“仁君”的标准,更像是君主集权制与贵族分封制交锋的场面。对此,我们不再进一步分析,而是把

1
查看完整版本: 魏文侯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