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公元前年,战国末期的一代巨星韩非在秦国的监狱之中被逼自杀,这个集商鞅、申不害、慎到三位法家创始人学术思想于一身的人,还未来得及施展自己的实干便离开了世界。
但由他著的流传于世的近十万字的文章全部流传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阶级用来治国的基本思想可谓是影响深远。那么韩非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此聪明的人为何会以悲惨落幕呢?
02求学之路
韩非原本是韩国的贵族,他的父亲韩釐王,因此在《史记》当中称韩非为韩国诸公子之一。韩釐王去世之后,身为嫡长子的韩桓惠王即位,新即位的韩王为稳定自己的统治,也就慢慢将韩国诸公子排挤出了韩国政治圈。按照当时的诸侯的墨守成规的方式。
新王即位之后,群公子要么是在本国领有封地,要么在韩国和一些大的诸侯国建交过程中充当人质。由于当时的韩国的多次遭到秦国的侵犯,也没有多的地分给群公子,因此只是用公款将这些人安排在韩国的都城新郑。
据《史记》记载,早年的韩非曾和李斯一同跟随荀子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学习,是在齐宣王时期创建的赡养食客的地方,里面招揽了一大批非常由才能的人才,例如孟子、邹子,荀子等等,可以说是战国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由官方组织的高等学府了。
《史记》对韩非的这段过往的交代只有寥寥几笔,其中指明了韩非和李斯两个人都是在跟随荀子学习,而李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发现自己的才能却是不如韩非。但是韩非本人口吃,所以更加倾向于写文章。这在韩非所作的《说难》也曾提到过,也就是说韩非本人也承认了这件事,但是韩非自己真的是因为自己的口吃所以才选择著书的么?
03仕途多舛
李斯和韩非在学成之后分道扬镳,习惯投机的李斯来到了秦国,先是在吕不韦的门下做食客,之后又进入宫中做侍郎,在接近了秦王之后可是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秦国廷尉,位列九卿,掌管着秦国的律法。
韩非则是回到了新郑,之后积极向当时的韩桓惠王建议在韩国推行法制,希望韩国能够通过法制改变韩国政治无作为的状,从而使韩国走向强大。但是韩非的建议却没能得到韩桓惠王的采纳。
未能在韩国朝廷中实现政治抱负的韩非开始深居简出,一心专著于著书,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章将自己的想法传递到韩国上下。由于其文采斐然、针砭时弊,加之其独道的思想见解深受读者的喜爱。很快韩非的文章便传到了秦国,秦始皇在看到韩非的文章之后大惊,以为是先贤所作,甚至感叹道不能与文章作者相见便是人生一大遗憾。
李斯则是随即告诉秦王,文章乃是自己的同门师兄弟韩非所作。公元前年,秦国将领樊於期率军伐赵,斩首十万,秦军南下直逼韩国。韩王安情急之下启用韩非,令其去秦国请求秦王不要发兵攻打韩国。韩非在接到命令之后便写下了非常有名的《说难》,随即前往秦国。
很多人认为秦国攻打韩国是为了韩非,实际上并不是。韩国在黄河以西,是楚国和北方诸侯沟通的主要节点,同时韩国是当时的黄河西边最为弱小的诸侯。秦军攻打韩国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收益都是相当高的。当初甘茂在辅佐秦武王的时候便执意请求秦武王发兵攻打韩国,李斯向秦王提出统一中原的想法之后,一直都是主张先消灭韩国。
04同门相残
韩非到了秦国之后深受秦王宠信,随后乘机上书《存韩》希望秦国停止对韩国的攻打,同时还弹劾了当时在秦国政坛上最具实力的两个人——李斯和姚贾。
姚贾原本是赵国人,他的父亲是城门口的守卒,其凭借个人才能很快便进入了赵国的政坛,曾受命联合韩、魏以及楚国共同出兵抗拒秦国,当时给秦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因为为人贪婪,随后秦国离间君臣,姚贾被赵国给赶出来了。于是便到了秦国,当时的秦国正在在兼并战上遇到了危机,齐、楚、赵以及燕国合纵伐秦,随后姚贾出兵游说,四国罢兵,合纵瓦解,因此被封千户侯。
韩非称姚贾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提出姚贾本是平民出生,却行事张扬,私自敛财,至于说服四国诸侯,不过是诸侯畏惧秦王的威严,认为秦国重赏这样的人是不能够让群臣信服的。搞得秦始皇就把姚贾抓过来质问,姚贾则是举出百里奚等人的例子,说人不能因为出生贵贱决定能不能侍奉君主。
所以这个李斯和姚贾,一个是主张攻灭韩国的,另一个则是和韩非不对付。韩非在《存韩》中表示,韩国愿意像附庸国一样侍奉秦国,而李斯随即提出出使韩国,要求韩王前来秦国称臣。果然,韩王不同意。
随后,李斯和姚贾一起上书弹劾李斯,说韩非来到秦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侍奉秦王,而是为了韩国的利益,也就是说韩非是来秦国做间谍的。秦王大怒,下令将韩非扔进大牢。廷尉姚贾主张对对韩非的审问,直接断绝了韩非和秦国之间的交流,最终逼迫韩非喝下毒酒自尽。
05个人拙见
几乎所有人都将韩非的死归咎到了李斯的身上,认为是李斯嫉妒韩非而最终将其迫害致死。但是韩非前来秦国说白了就是为合纵联盟争取事件,并不是为了帮助秦国统一天下,他们的政治立场是不同的。
我想韩非自己也明白,当以身份贵贱来贬低他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自己在理论上处于下方的,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韩非的才能,其在《存韩》中的论述也是相当精彩,但是毕竟只是虚妄之言,这就是为什么写下精彩的《说难》的韩非在秦国遇难。
参考文献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韩非子》《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