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真实“桃姐”故事她就是我亲妈,
如果不是何金梅到社区替“奶奶”董少兰办理“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救助,外人根本无法相信这个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原来并不存在血缘关系。
“阿忠这个人老实,话虽不多,但对待老人确实是有孝心。”董少兰所说的“阿忠”,全名叫李永忠,是柳州市再普通不过的一名市民。
董少兰并非李永忠的亲生母亲。已是84岁高龄的董少兰原是广东顺德人,因为战乱逃难到了南宁,后来结识了老伴,但两人一直未育有儿女。李永忠在1969年9个月大时,由于生母体弱多病,他被带到董少兰家,每个月支付一些费用后由董少兰帮忙抚养。董少兰没有儿女,她把李永忠当成亲生孩子养育,倍加呵护。李永忠直到读初中后,才离开董少兰回家生活,那时他已经特别依赖董少兰。
与何金梅刚谈恋爱的时候,李永忠常带她去看望董少兰。“我就觉得奇怪,怎么他有两个妈?”何金梅说,后来才知道两人有这么一层关系,此后对老人特别上心。
1994年,董少兰老伴患喉癌去世,当时已65 岁的董少兰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一样:没有收入,没有子女,甚至房子也是老伴与前妻孩子的,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何金梅夫妇闻讯赶到医院,看到董少兰悲痛的神情,何金梅搂着董少兰说:“奶奶,你就跟着我,不要嫌我穷,只要有我一口饭,就有你一口。”
李永忠一家生活并不富裕,他和妻子过去摆过地摊,开过出租车,现在也没有固定工作,尽管如此,他们却想尽办法让董少兰过得舒心安逸。
家里多了一位老人,李永忠一家仅有60平方米的住房就显得更加拥挤。除了客厅,夫妻俩带着小儿子住一间,把带有阳台、面积稍大的房间留给了董少兰。李永忠成家早,大儿子大学毕业回到柳州工作,原本跟董奶奶共用一个房间,为了不影响奶奶休息,他在阳台支起了一张单人床。直到今年李永忠搬进四房二厅的商品房,一家老小才住得舒适。
看着李永忠一家的情况,董少兰过意不去,偷偷地找到市内一家养老院,打听价钱和老人生活情况,“我心想着,哪天搬过去住算了。”
李永忠知道后连忙劝说,“还是一家人住在一起安心自由。”董少兰也想到,自己真要搬去养老院,忙于生计的李永忠夫妇怕是难得吃上热饭热菜了。老人打消了搬去养老院的念头,趁着身体还算健康,经常做些家务活。
李永忠的父母都健在,两老就住在离李永忠家不远的小区。两位老人有退休金,相互也有依靠。对儿子接董少兰一起住,两位老人也是相当支持,李永忠则经常买菜给父母送过去,逢年过节则会把父母接来一起吃饭。
今年5月,李永忠家庭光荣当选全国“最美家庭”、广西“美丽家庭”。社会给予了李永忠高度的肯定,他本人也一心想着回报社会。最近,一位90 岁孤寡老人成了李永忠的资助对象,每个月他都会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200元钱,帮助老人添置柴米油盐及衣物。(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