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一职,便是秦武王正式设立的,之后被后世朝代承袭。秦武王名嬴荡,是秦昭襄王的哥哥,说到秦武王,很多读友首先想到的便是“秦武王是举鼎而亡”。秦武王在位仅四年便英年早逝,但在仅有的四年时间中,秦武王对秦国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攻克韩国宜阳军事重镇;平定蜀乱、攻伐义渠、丹犁;开设丞相一职、立同父异母的弟弟嬴稷为秦王等。
秦武王因天生有神力,自幼便喜好比武角力,小时候就喜欢和勇士们一起玩游戏。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嬴荡不仅没有放弃比武角力的喜好,反而越发迷恋,为此还向天下间招募勇士,经过筛选测试的勇士也深受秦武王的宠爱。受宠的勇士不仅被秦武王赏赐了高官俸禄,还能经常跟随在身边出行。但秦武王也因自己的喜好意外而亡。
秦武王作为中国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加上天生赋有神力,自幼喜欢比武角力,导致秦武王比起其他秦国国君更为重武好战,即位后不久便想出兵攻打他国。即位四年后,更是直接率兵去了东周都城,意欲举周鼎,以示自己问鼎中原的大志,最终秦武王举起鼎后力不能及,发生意外,鼎落在足,年仅23岁的秦武王英年早逝。
在位仅四年时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秦武王对秦国所做的功绩,因为在位时间有限,即便制定出对秦国有利的国策,也很难再短时间内看到效果。何况秦武王本是一位重武好战的秦王,所以秦武王对秦国的贡献,更偏向于军事方面。紫陌认为秦武王对秦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攻克韩国宜阳,宜阳因地理位置特殊,成为秦国东出函谷关的重要屏障,攻克宜阳便是肃清了秦国东进的障碍。
秦武王简介
秦武王是秦国正式成为诸侯国后第27任秦国君主(从秦非子建立周之附属国算起,为秦国第32任国君),嬴姓,赵氏,本名嬴荡,因谥号为烈(悼),也可以称为秦悼武王或秦武烈王。秦武王的父亲是秦惠文王、母亲惠文后魏氏、妻子秦武王后魏氏、弟弟为秦昭襄王嬴稷,公元前年,秦惠文王去世,19岁的秦武王即位秦王,在位四年后因举周鼎意外而亡,年仅23岁,一生未有子嗣。
秦武王在位期间所做的功绩
攻克韩国宜阳军事重镇,为秦国东进扫除重要障碍
秦武王作为一位重武好战的秦王,在即位后不久,便意欲攻打韩国。因秦军要想统一六国,势必就要东进兵出函谷关,韩国宜阳(今洛阳市西部)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成为秦国东进图上最为重要的屏障,只有将掌控宜阳,秦国出兵东进才能保证物资与兵员的顺畅。秦武王便请教左丞相甘茂和右丞相樗里疾,樗里疾对于伐韩一事表示反对,因为秦国攻打韩国路途遥远,其次担心赵国和魏国偷袭。
而甘茂认为韩国宜阳可取,因为宜阳是秦国东进中原、成就帝业的关键,只要破除了韩国和魏国之间的联盟关系,让魏国相助秦国,而赵国也就无法越过魏国支援韩国,既便宜阳是军事重镇,兵精粮足、城池坚固,但韩国一旦被孤立,秦军依然可以攻破宜阳,只要打下宜阳,秦国之后在东进便会方便许多。秦武王听后大喜,令甘茂出使魏国,建立联盟。
《史记》记载:“武王三年,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
秦武王三年秋,甘茂出使魏国后,与秦武王在息壤立盟(担心攻打宜阳被秦国贵族重臣攻击,从而动摇秦武王攻打宜阳的决心),之后甘茂领兵攻打宜阳,然而耗时五个月未能攻克,果然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秦武王听后想退兵,于是甘茂提醒秦武王之前的“息壤之盟”,后秦武王全力支持,增兵五万,最终在武王四年,秦军攻克韩国宜阳,斩首六万。
从此,秦国的疆域扩展到中原之上,也完全控制了崤山、函谷关之险。宜阳原先作为韩国的西部屏障,是联结上党、南阳、新郑三地的枢纽,同时宜阳也是二周的门户,只要宜阳一开,秦国攻打东周和西周就没有了障碍,并且北可攻燕赵,东能伐魏齐,南亦能伐宛楚,而山东六国只能转入防守,秦国得到宜阳后,可以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在秦统一进程中有重要意义。
平定蜀乱、攻伐义渠、丹犁、联越制楚
《史记》记载:“武王元年,诛蜀相壮。伐义渠、丹、犁。”
在公元前年,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秦惠文王乘此机会遣张仪、司马错出兵攻打蜀国,十月,秦灭蜀国(从此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将蜀国蜀王封号贬为侯,派遣陈庄为相国。然而在公元前年(秦武王元年),陈庄杀死蜀侯,反叛秦国(原因在于地位的变化,陈庄如果能够掌控蜀国,就是一方诸侯),秦武王直接派兵平定了陈庄的叛乱,蜀国也牢牢掌握在秦国手中。
同年,秦武王派兵攻打义渠和丹犁,因公元前年,义渠国趁中原诸国混战之际,脱离了秦国的控制,而义渠在秦国西部,秦国如果东进中原,防止义渠趁机作乱,势必要消除义渠这个后顾之忧,但秦武王在位仅四年,未能完全消灭义渠,直到秦昭襄王时才被秦国彻底灭掉。同年,秦武王与越国达成密约,以越国来牵制楚国,以达到削弱楚国的目的。
正式开设丞相一职
《史记》记载:“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武王有问鼎中原之志,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君主。秦武王见山东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他不想与六国为伍,便将秦国的相国一职,改为丞相,并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作为相邦的副手。从此丞相一职被后世袭用,断断续续沿用了余年,直到明太祖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护卫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丞相一职才被彻底废除。
秦武王欲举九鼎、意外而亡
《史记》记载:“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武王四年,八月,武王死。族孟说。”
秦武王的梦想是“一窥周室、试举周鼎”,并对甘茂说,就算为了此目标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于是在秦国攻克韩国宜阳后,秦武王命樗里疾率兵车百乘先至东周国以作试探,之后秦武王率领勇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前去东周,秦武王看到周鼎后,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秦武王将鼎举起后,力尽失手,鼎坠于地,压在了秦武王的右脚上,导致胫骨折断,血流不断,最终熬到半夜时去世。
结语:
秦武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秦武王的重武好战,对于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算是一件幸事。秦国自秦孝公实行变法改革以来,秦国日益增强,国家富足,军事强大,正需要一位开疆拓土的国君。以秦武王重武好战的性格,加上其有问鼎中原的志向,秦武王必然会为秦国开疆拓土,为秦统一进程加快步伐,甚至有望统一六国,但奈何秦武王在位仅四年便因意外而英年早逝。
大家对秦武王有何看法,认为秦武王举九鼎有何深意?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